【連網】(記者 穆春橋)中國人傳統是圍桌共食,不管是家庭聚會、招待朋友還是商務宴請等,都不習慣采用分餐制。
2018年,揚州市借舉辦省運會、省園博會和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等重大活動之際,部署發起“公筷行動”,倡議共餐時使用公筷,拒絕“口水菜”,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省內各地有眾多餐飲企業積極參與,我市只有寥寥幾家響應。
為什么在聚餐時,市民不主動使用公筷?我市的酒店一般也不會提供公筷?原因是什么?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餐飲業“合餐”已習慣成自然
2018年揚州盛會不斷,先后舉辦了省運會、省園博會和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為了在細節中體現新時代揚州人的文明形象,揚州從文明用餐、熱情待客等方面入手,推出了影響最廣,推行難度也最大“公筷行動”,要求圍桌共餐時,每道菜肴都要配置公筷或公勺。揚州把“公筷行動”倡議公益化,并計劃先在省內獲得支持進而再推廣到全國。
第一批響應“公筷行動”的省內餐飲企業有:南京喜馬拉雅假日酒店、淮安富力萬達嘉華酒店、南京金奧費爾蒙酒店Altitude全日餐廳、榮華軒中餐廳、溫哥華扒房、番熹鍋物料理、郭家大院,常州御水溫泉度假酒店、盱眙於氏龍蝦總店,我市參與的餐飲企業有連云港鹵味牛肉鍋、云海聽濤大酒店兩家。
“這樣的活動非常好,作為餐飲行業,我們要積極響應進來!”在建國路上的連云港鹵味牛肉鍋是我市第一個響應該號召的餐飲企業。這家私營餐飲店的李老板說,“你用筷子捅一下,他用筷子戳一下;你用湯匙舀一下,他用湯匙喂幾口。想一想,大家同時在吃一道菜,每個人的口水都可能會溶解在菜里湯里,這樣的口水菜多不干凈,病菌也在共餐者之間相互傳播。”
云海聽濤大酒店是連云區一家專做海鮮的餐飲企業。該店趙總告訴記者,“說實話,按照揚州關于餐飲單位‘公筷行動’要求,特大型、大型餐飲單位實行合餐制的,一人一公筷(勺)或者一菜一公筷(勺),中型餐飲單位每張餐桌至少擺放4套公筷公勺,我們并不完全達標,現在云海聽濤大酒店還只提供公勺并沒有提供公筷。”
趙總從事餐飲業多年,對我市餐飲企業情況比較了解,他說,目前連云港餐飲企業還沒有使用公筷(勺)的“習慣”,一般餐館也不太重視,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要使用公筷(勺)的重要性。只有一些高檔的酒店,像花果山大酒店、神州賓館、云臺賓館,包括云海聽濤大酒店等使用公勺,使用公筷的現象基本看不見,更不要說中低檔的酒店了。至于,倡議書里提倡的在家庭成員就餐時,為愛使用“公筷”,就更聞所未聞了。他認為,一般家庭不會使用公筷。
3月20日,晚上7點半,正是晚餐時分,巨龍路上顧客絡繹不絕。記者隨機在街道兩旁實地走訪了20余家高、中、低酒店,發現沒有一家酒店使用公筷!
不分餐容易傳播多種疾病
難道港城市民都不知道不分餐的壞處嗎?結果顯然是否定的!云海聽濤大酒店的趙總開玩笑地告訴記者,應該說我市實行的是“局部公筷制”,雖然不提供公筷(勺),但上主食的時候,尤其是上面條的時候,一般都會在盛面條的容器里放置一雙公筷,看來人們也知道吃“口水飯菜”的危害性。
其實,公筷分餐的首次提倡也不是揚州。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甲肝”暴發和2003年“非典”流行的時候,“分餐制”、“公筷公勺制”曾被一些專家正兒八經提出來過。但是,疫情一過,已成習慣的“合餐”制度又開始卷土重來。
2017年7月份,日照市就啟動開展“健康日照711公筷行動”,并把7月11日定為日照的“健康公筷日”,通過在全市超市、餐廳、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派發活動單、宣傳筷等形式來倡導文明、健康就餐方式。此次活動,還制作了健康公筷歌、微電影,通過微博、微信與網民互動,發布紀念版文化筷。同時,推出健康行動品牌形象,設計公筷代言人“小小筷”和“小小樂”等卡通形象,創作了活動主題曲《健康筷樂歌》。
有衛生部門的數據顯示,我國胃病患者中,每10人就有6人是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其傳播途徑多為通過多人混食用餐,主要傳播工具就是筷子!
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的馬東坡醫師告訴記者,疾病傳染需要3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可能會引發一些通過消化道傳染的疾病,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甲肝、戊肝等。比較常見的是感染幽門螺桿菌,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聚餐時,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筷子他一筷子,只要其中有人體內有幽門螺桿菌,就可能在就餐時傳染給同桌其他人。馬東坡認為,避免通過口水交叉感染疾病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使用公筷,因為公筷不跟人體接觸,只跟食物接觸,用公筷能直接阻斷諸如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胃病等在內的致病細菌和病毒傳播,使用公筷是安全、健康、衛生的用餐方式,也是文明禮儀的體現。
大部分市民不會主動索要公筷
連云港鹵味牛肉鍋的李老板說,西餐都是分餐制,而中餐都是共餐制,這是傳統,也是民俗和習慣。中國飲食文化講究熱鬧氣氛,大家合圍一桌,再來點小酒助興,其樂融融,這是西餐所達不到的效果。再說,做餐飲的,也會從中式菜肴的出品和餐館的人力成本上考慮,每人一份是肯定是不符合國情的,比較理想的是實行公筷公勺制。
李老板也吐槽說,他在揚州有一次和朋友在一家比較高檔的餐館就餐,這家餐館為每位客人配置了大調羹、小調羹、筷子等餐具,但忽略了上菜時在每個菜肴上放置一個大調羹,吃到后來,餐桌上還是私筷私勺橫飛。
記者就“在餐館聚餐時您會不會主動索要和使用公筷”這個話題,在巨龍路的餐館里隨機采訪了10位食客,結果,10位食客的答案是一致的,都表示飯店如果不提供公筷,也不會主動索要公筷。
一位食客說,餐桌上有就用,沒有也不會主動提出,如果餐桌上沒有放公筷公勺,刻意讓服務員拿上來,會被別人認為很做作。
一位食客說,雖然有時候最后一道面食上來,服務員會提供一雙公筷,但有時候酒喝多了,挑著挑著,就忘記了,自己的筷子就伸進面條里了。還有人挑過面條,隨手就拿過去自己吃上了。
一位食客的回答,語言干練,他說,分什么你我,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記者在網上搜索了我市的一個論壇,里面有關于使用公筷(勺)分餐制的討論頁面,網友的留言五花八門,有一些留言甚至能讓你啼笑皆非———
一位網友說,我們家規很嚴,小時候,爸爸媽媽就告訴我們,和長輩在一起吃飯是很有講究的,不能亂翻菜,不能挑菜,夾起來的菜不能再放回去,長輩們沒有動的魚我們不能先動筷子等等。
一位網友說,要是在一起吃飯就能感染肝炎,那中國人早全部得肝炎了,無知者才是最可怕的。
一位網友說,要是都用公筷公勺的話,這和吃自助餐有什么區別。
一位網友說,餐館里用公筷公勺還算合理,要是在家使用,三口之家一頓中午飯,四菜一湯,就是12個容器,一個湯分三份就是三個容器,共計需要15個容器,吃完飯,刷碗就把你累死,所謂存在就是合理的,公筷公勺使用不開,一定有其內在的原因的。
李老板說,提倡使用公筷,大都是對餐飲企業有所要求,其實,市民也應該轉變傳統的用餐習慣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