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張運鳳)筆者從昨日召開的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暨國土綠化工作會議獲悉,配合“創森”和生態家居城市建設,今年全市將完成造林面積20萬畝,培育珍貴用材樹種217萬株,其中成片造林8萬畝;將完成山體綠化1.06萬畝;省級綠美村莊示范村49個;新建完善農田林網25.9萬畝,完成四旁植樹1440萬株,水利綠化1.5萬畝,公路及通道綠化1萬畝;新增城市綠地面積282公頃,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8.6%。
成片造林建設是重要抓手
今年我市將扎實抓好沿海、沿河等重點地區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沿高鐵、高等級公路綠色通道建設和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復。以宜林荒山荒地、灘涂、丘陵崗地為重點,統籌抓好困難立地造林工作,著力建設一批規模化的成片林基地。重點抓好灌云縣叮當河堤綠化1200畝,東王集伊云湖景觀林1000畝;灌南縣北六塘河河堤楊樹雄株等綠化1700畝、柴米河兩側中山杉等綠化1000畝;贛榆黑林小蘆山藍莓1000畝等,力爭各縣及贛榆區完成3塊以上千畝連片造林,每區完成10塊以上百畝連片造林,全市完成百畝以上連片造林50000畝。
優先選擇鄉土喬木、珍貴用材、彩色樹種造林,科學設計易管護、簡約的綠化配置模式,全面增加村莊總體綠量、提升綠化品位和美化水平。精心打造一批能彰顯我市地域特色的綠化示范村,對鄉鎮骨干道路、重點河流、重要節點進行全面增綠增景。著力提升城鄉綠化一體化水平,滿足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求。突出抓好東海雙店、贛榆金山高檔鮮切花基地以及灌南孟興莊、灌云南崗觀賞苗木基地建設,全市新增花卉苗木0.7萬畝。圍繞傳統優勢產業加強新建林果園區標準化建設,加大新品種的引進、推廣,逐步改善品種種植結構,推動林業產業快速提效升級。
打造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加強城市片林、風景林建設,穩步推進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等各類公園及城郊綠道、生態廊道建設,采取規劃建綠、拆違還綠、立體植綠等方式,努力擴大綠地面積,不斷提升景觀效果。重點推進園博園、瀛洲公園、劉志洲公園、馬澗山體公園、新絲路公園二期、琴島天籟6個城市公園建設。對市區骨干道路、重點河流、公園綠地進行全面增綠增景。以公園綠地為重點,以城市組團間生態廊道及沿山、沿河、沿海防護林帶為網絡,構筑“城在綠中,林在城中”的自然山海城市的生態風貌特色。
其間將重點體現山、海、河、林、田、湖、濕地生態共同體之間的合理配置和統籌優化,構筑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關系。打造生態花海,精心打造云臺山景區20公里的西游鮮花大道,廣植波斯菊、非洲菊、百日草等草本植物;萬連山300畝杜鵑花海;臨洪河口濕地公園芝櫻花海;完善提升大圣湖畔1公里長的櫻花大道、月牙島濕地公園薰衣草花海。
山體增綠構筑生態屏障
全面推進市域范圍宜林荒山荒坡綠化全覆蓋,云臺山區重點交通要道、旅游景區附近山體要大力開展植被恢復,增加常綠、彩葉和觀花樹種,增強城市“外墻”綜合景觀。城市建成區的花果山街道、中云街道、朝陽街道、南云臺林場、錦屏林場、墟溝林場等要開展山體森林增綠提質造林;開展海島綠化,針對氣候環境、土壤條件、淡水水源、適宜樹種、栽播方式、管理模式等制定海島綠化計劃,今年重點實施前三島、開山島等綠化,努力提升綠化景觀效果。
縣區的李埝林場、安峰山林場、海陵林場、吳山林場、大伊山、伊蘆山和夾谷山等宜林荒山荒地要改善現有山體荒蕪的林相,提升林地整體綠化水平。強力推進采石宕口生態修復,完成錦屏磷礦塌陷區、錦屏鎮崗嘴采石廠、東鳳凰山采石塘口、東海縣房山南山體廢棄塘口等6個關閉塘口及廢棄遺留宕口環境恢復治理任務,大力實施錦屏山、鳳凰山、劉志洲山、西小山等山體公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