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李慧 宋芹 龍步青 李子瑩
20年來,女稅官新老更替了一批又一批,受助對象更新了一茬又一茬,但“愛心媽媽”這個稱呼卻從未改變,她們的善行義舉也是從未停止。贛榆稅務“愛心媽媽”團隊,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進典型;是勇于擔當、自強不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巾幗先鋒;是公而忘私、扶危濟貧,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時代楷模。
無私大愛不斷得到傳承與發揚
20年來,“愛心媽媽”堅持把無私大愛和執著信念融入扶貧濟困、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中,她們20年如一日,老帶新、母傳女,一代代緊握著雷鋒精神的接力棒,傳承精神,傳遞感動。
一群剛剛跨出大學校門的女大學生當了稅官,她們成了贛榆稅務“愛心媽媽”群體中的“媽媽”。值得一提的是“愛心媽媽”中有一個“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真實故事。李新敏是贛榆國稅局一名出色的女稅官,也是“愛心媽媽”中的領頭雁之一。她平時工作繁忙,很少能照顧到自己的孩子,女兒劉瑜的家長會她大多都沒能參加。周末不加班的時候,她要么是忙著去看望幫扶的學生,要么就是把學生們接到家里,為他們洗衣、做飯。起初,劉瑜覺得媽媽很偏心,對別人家的孩子比對自己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劉瑜漸漸理解了媽媽的做法,也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還與一些受助的學生成了要好的朋友。受到媽媽愛心的推動,長大后,劉瑜也當了一名稅務員,成為“愛心媽媽”中的一員,接下了媽媽愛的接力棒。
“愛心媽媽”的善舉感動著社會,也深深影響了她們的家人。孫愛萍的老公李杰從2000年起就并肩跑起了“愛心馬拉松”,累計資助45人15萬元,成為一位熱心公益的志愿先鋒。王宜芹一家3口一同參加扶貧助困,吳粉葉的兒子、兒媳婦也一起獻起了愛心,韋桂娟的女兒堅持要把最喜歡的水彩筆送給孤兒小妮……
在“愛心媽媽”的影響下,男同胞們也不甘示弱地當起了“愛心爸爸”。2001年,一篇名為《孝女繩》的文章深深打動了男稅官王祥渠。講的是長春市五年級(1)班的小女孩李琳,為照顧好長期臥床、又聾又啞的爸爸,每晚臨睡前,她把一根細細的尼龍繩拴在自己的腳腕上,另一頭連著爸爸的床頭,然后才輕輕入睡。日復一日,細細的尼龍繩在那間小屋里一次次被牽動,女兒的堅韌、勇敢和關懷就在一次次牽動中發揮作用,為病重的爸爸注入了生命的能量。看完這篇文章后,王祥渠深受感動,悄悄地給小李琳寫了第一封信,并附帶寄了200元錢。10天后李琳回信了,除了感謝外,還寄來了她的照片,稚嫩的孩子讓王祥渠更加堅定了要資助她上學的信念。此后8年間王祥渠不間斷資助這個小孝女16900元。男同胞的事跡還有很多:年輕干部宋智超通過微信“輕松籌”知道柘汪鎮馬站村胡昌義老人患腦瘤一貧如洗后,立即匯去1000元;人教科2名男稅官結伴看望柏梅枝聾啞家庭,送去2000元慰問金,柏梅枝用手語寫下“決不向命運低頭”……
2003年,男稅官們發起設立了“黨員愛心基金”,用自己的捐款為歡墩鎮東方紅村開挖了2000多米的“連心渠”,為黑林鎮南康村安裝了50盞“愛民燈”,為羅陽鎮羅陽村修建了一條“富民路”,為黑林鎮石溝村開鑿了“通山道”。
愛心種子在受助者心中生根發芽
百川匯海能撼天,眾志成城可比金。“愛心媽媽”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一茬接著一茬的播種,愛的種子也在他們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續寫著大愛與感恩的故事。
曾經接受“愛心媽媽”幫助的一個女生,考入某醫科大學,到了大學后,她像愛心“媽媽”一樣,熱心公益、助人為樂,報名成為江蘇志愿者注冊成員,帶領200余名勤工助學者參與蘇北大型志愿服務活動。畢業后,她當了醫生,每逢雷鋒日無償獻血她第一個伸出臂膀,“健康進社區”服務活動她第一個沖在前頭,還經常一個人背著小藥箱跑到山區做義診活動,免費為孤寡老人檢查身體、治病拿藥。她常說:“我要用我的愛心去回報社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媽媽’的這份愛傳遞下去。”
考入南京醫科大學的王瑩東,在學校里積極參與“感恩志友”“世界紅十字日”、逸夫醫院志愿者等愛心活動,被評為“青年志愿者服務優秀個人”;在南京大學學習的劉袁,主動擔任年級心理委員,在校內創立“小工仔”心理健康工作室,熱心為同學解決心理上的壓力和難題;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的盧穎,在北京昌平區檢察院工作,秉持法律公平正義原則,服務人民群眾,年年被評為優秀檢察官。
孤兒柳傳森上高中時,天天躲在宿舍啃干煎餅,在“媽媽”們的資助下,終于走進學校食堂吃上可口的飯菜,并且順利考上軍校。四年軍校學習結束,柳傳森給國稅媽媽們的信中寫道:“媽媽們,替我高興吧!我已從你們眼中的那個剛剛高考完畢的‘毛頭小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共和國軍官了。我永遠忘不了你們送我心愛的籃球鞋、防水的旅行箱和甜甜的月餅,隨著四年閱歷的加深,我對這愛心領悟得更深也感動得更深,它已經成為我生活力量的源泉,我會牢記你們的囑托,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勇敢前進,我要用我的生命去保衛你們,去捍衛好祖國的鋼鐵長城!”
江蘇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希望工程辦公室聯合頒獎辭說:“國稅愛心媽媽”用愛心感化寒門學子的心靈,用耐心澆灌孩子的心田,用熱心編織孩子的心夢,用大愛溫暖殘疾兒童的心房,用博大的“雷鋒精神”,向社會呈現人性深處的美麗,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受助者心田。
一群好人感動一座城市
贛榆稅務“愛心媽媽”在贛榆稅務系統引起強烈反響,在此基礎上,連云港市稅務局推廣贛榆經驗,號召開展“助困、助學、助殘”三項工程,倡導一個單位一個品牌,下發向贛榆稅務局“愛心媽媽”團隊學習決定,把根植于基層的愛心團隊,擴大到全市稅務系統。全市稅務系統先后上網注冊“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黨員干部928名,還涌現出“少年稅校”“守望花開”“唐寶寶愛心課堂”“海生草公益計劃”等一系列有影響的志愿服務品牌。
一個善念帶動一群人的善舉。如今,這一群人的善舉正轉化為整個贛榆大地的自覺行動。贛榆區發出向稅務局“愛心媽媽”學習的決定,在全區掀起“學習‘愛心媽媽’共建文明贛榆”的熱潮,“愛心媽媽”的精神正向各行各業延伸。各部門深入開展“雙進雙促”強區富民大走訪活動,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中選派的463名民情助理、黨建專員進企業促發展、進村戶促致富,架起與基層群眾的溝通橋梁,深入實施精準脫貧;新一輪“比學趕超”活動拉開大幕,各鎮、各單位以稅務“愛心媽媽”等先進典型為標桿,深入開展“三比三學三趕三超”,實現趕超大跨越,爭當全市發展排頭兵;全區創成國家、省市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鎮、文明村(社區)100余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測評分數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全力助推連云港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滴水圓夢”“一本書公益計劃”“留守兒童大走訪”等愛心助學行動照亮貧困學子求學路;“紅榆傘”“贛榆義工”“海英草”“心飛揚”等100余支志愿服務團隊10萬余名志愿者活躍在贛榆大地,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先后涌現出1位全國道德模范、19位中國好人、4位江蘇省道德模范、16位江蘇好人、1個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形成了美德贛榆的群星現象。
贛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許思文表示,贛榆全區上下要大力弘揚稅務“愛心媽媽”團隊時代楷模的精神,以稅務“愛心媽媽”團隊為榜樣,切實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爭先創優,砥礪前行,奮力進取,在新時代去書寫新擔當、新作為,為建設“強富美高”新贛榆,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港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巨大的力量支撐。
時間長河淘洗萬物,雷鋒精神永不褪色。贛榆稅務局“愛心媽媽”用忠心感化寒門學子的心靈,用恒心澆灌孩子的心田,用匠心編織孩子的心夢,用大愛溫暖殘疾兒童的心房,用博大的雷鋒精神,向社會呈現人性深處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