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汪志宇 徐威) 昨日8時56分,隨著我國最大起重設備———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完成起吊、變幅、行走、落鉤等一系列動作后,直徑44米、高22米、結構總重約345噸的田灣核電站4號機組穹頂平穩就位,整個過程歷時1小時58分。至此,田灣核電站4號機組穹頂吊裝節點目標順利實現,標志著田灣核電二期工程提前26天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田灣核電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田灣核電項目是中俄核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二期工程的順利推進,有利于進一步加深中俄兩國政治互信、推動經貿往來、加強戰略合作,并將在持續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核電事業安全高效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吊裝沿用了整體吊裝方案,該方案在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中被首次采用,相較于1、2號機組反應堆廠房穹頂球帶和球冠分兩次吊裝,整體吊裝能夠節約近2個月的工期,并大大降低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是VVER-1000型核電機組工程建設史上的重大創新和里程碑。此次吊裝還創造性地解決了3號機組吊裝過程中沒有遇到的場地不規則、空間狹窄、地基承載力不足等難題,為吊臂長度138米的3200噸起重機完成半徑95.2米的吊裝作業創造了地面和空間條件。
本次吊裝作業是在江蘇核電有限公司統一協調下,由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田灣核電項目部組織,北京四達貝克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田核監理部、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田灣項目部等單位共同實施的。通過各方的通力協作,田灣核電4號機組穹頂吊裝提前完成,縮短了工程建設工期。4號機組自2013年9月27日開工以來,工程建設各節點目標均按期或提前完成。
據了解,4號機組與同樣擁有“世界最大、最重薄殼穹頂”的3號機組并肩而立,是福島事故后我國核準獲批開工的首個核電項目,也是繼田灣一期工程之后,中俄雙方繼續深化核能領域合作的又一重大項目。田灣二期工程以1、2號機組為參考電站,繼續采用俄羅斯設計制造的VVER-1000型反應堆,并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設計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機組的安全性、技術先進性、經濟性和工程可實施性。單臺機組發電功率110萬千瓦,建設工期6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