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車廂里,“黨史學習角”展示了中共一大會址及嘉興南湖紅船的老照片;革命歌曲演唱、黨史知識競答等活動讓游客深入了解和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自2021年6月開行以來,“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已經成為“重走一大路”的“移動課堂”。(7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乘著列車“重走一大路”、沉浸式觀看紅色實景演出、聽童聲講解團講述革命故事……紅色旅游的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層出不窮,紅色記憶以更生動的方式在人們的旅途與生活中得到重溫。近年來,紅色旅游新意迭出,更多地向雙向對話的多元場景轉變,沉浸式體驗“走新”更“走心”,人們聆聽紅色故事,感悟崢嶸歲月,涵養家國情懷。
熱心打卡紅色地標,賡續紅色血脈。“七一”前后,紅色旅游迎來熱潮。到浙江嘉興南湖景區探尋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青春密碼”,感悟“紅船精神”;去四川甘孜瀘定橋感受“大渡橋橫鐵索寒”的險境,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在上海探訪革命舊址、偉人故居等紅色場館,追尋根植于城市血脈的紅色基因……“七一”期間,各地紅色旅游持續升溫,從紅色舊址上追思追憶,到山水花叢間探訪革命遺跡,人們通過豐富多樣的文旅活動,賡續精神血脈、汲取文化養分。隨著暑期的到來,“研學游”“親子游”成為出行“主力軍”,紅色旅游消費迎來新一輪熱潮,特別是更多青少年受到紅色文化的滋養。
精彩呈現紅色故事,感悟崢嶸歲月。在數字孿生、虛擬現實、厘米級定位等科技的加持下,各地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紅色旅游,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讓紅色文化更加生動、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山東沂蒙紅嫂家鄉旅游區,《跟著團長打縣城》《茍隊長娶親》等沉浸式紅色演藝節目,讓觀眾“穿越”到硝煙彌漫的年代,體驗八路軍的一天;在重慶1949大劇院,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創新技術表達和舞臺置景,全新演繹經典故事《紅巖》……新技術、新創意、新表達,各地的守正創新實踐,讓游客通過數字化手段感受著紅色文化帶來的別樣觸動與震撼,推動紅色資源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感染力。
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汲取奮進力量。各地旅游部門深挖紅色資源“富礦”,積極探索“紅色+”旅游業態,豐富紅色旅游產品,打造出獨具魅力的紅色旅游體驗項目,越來越多的特色旅游產品為傳統紅色旅游目的地注入活力。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推出的復刻舊報紙上,一句句振奮人心的標題反映著當年的景象;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印著“新青年”字樣的帆布包、筆記本等文創產品深受歡迎;甘肅會寧縣的“紅軍攻破通寧門”文創項目推出蠟染帆布袋、紅色刺繡等特色產品,進一步拉動二次消費……融合年代感和潮流氣息的紅色文創產品強勢出圈,既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高譚)
?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