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華)署名“愛花”的匯款單,連續29年匿(化)名寄至南云臺林場,附信中永遠標明“用于保護古玉蘭”。今年春天,這筆特殊匯款“被迫”實名,孫玉華的名字迅速傳遍公益圈。當人們為這位好市民歡呼時,她卻用微笑編織著城市綠網。這不僅是有關愛綠護綠的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超越功利目的的文明底色,映照出了綠蔭背后的“愛華”情懷。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延福觀4株古玉蘭樹一度瀕臨枯死。本報及時發出“救救玉蘭花王”的呼吁,責任單位及時出手挽救綠樹。古樹的安危也讓好市民孫玉華牽腸掛肚,由此開啟長達29年的“愛花”之緣。從四十出頭到跨入古稀,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疼惜與喜愛”,每年4月的“愛花”匯款從未爽約;從一次幾百元到上千元,持續捐款讓林場人備受鼓舞,幾株古樹也在多重呵護中重現生機,及至花開滿樹、枝繁葉茂。
相較于單次激情捐贈,隱身的“愛花”匯款更令人動容,持續多年的愛心守護,更接近生態保護的深層價值需求。古樹生長和修復周期通常以十年計,需要對綠樹持續呵護和天然的修復,匿名匯款的節奏無意間暗合了自然規律。當不少人還在忙于追求博眼球式流量密碼時,“愛花”這種靜水流深式的堅持,無疑構建起對抗生態短視行為的柔性屏障。
?“愛花”的持續捐款,還在于觸動了林場深層次的配套救護,很多市民也從旁觀綠樹轉向主動愛綠護綠,更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兩山”實踐的熱情。
守護綠水青山,擁抱金山銀山?!皭刍ā钡膱允匾脖砻鳎總€平凡的人都可以有所作為。孫玉華持續多年匿名捐款,也折射出其綠化祖國的“愛華”情懷。當全球氣候變暖的危機迫在眉睫,那些古樹名木和更多綠蔭叢中的無名守護者,正在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生態文明密碼。或許有一天,當人們在千年古樹下欣賞滿樹繁花,古樹銘牌上“捐贈者愛花”的模糊指稱,將成為比任何名字更動人的文明注腳。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