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勢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兩成,能源供給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發展新動能新活力持續增強。
在我們身邊,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發電的場景并不鮮見??稍偕茉淳哂芯G色、低碳、可再生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應用上也更為廣泛,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5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9%,這一增長速度十分可觀,為能源結構的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投資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潛力還在不斷釋放,未來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發展的應有之義。同時,綠色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石、人民群眾的期盼。當前,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在各地有序開工,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持續推進,風機向海上和平原地區拓展布局……一批批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稍偕茉唇ㄔO提速,對于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傳統的化石能源發電相比,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產生或較少產生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有助于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態平衡,這符合全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也為子孫后代創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國家的能源安全水平。化石能源的儲量有限,且其價格波動較大,供應也容易受到國際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在國內的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可以實現本地化的能源生產,減少對外部能源的依賴,增強國家的能源自主性??稍偕茉窗l電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設備制造到項目建設、運營維護,可再生能源產業涉及多個領域,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內可再生能源企業的技術不斷提升,也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推動了我國相關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在內蒙古,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日前并網發電,依托一體化智慧調控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彌補新能源波動大、間歇強等問題;在廣東、云南等南方五省區,南方電網開發的人工智能負荷預測系統通過30多種人工智能算法,自動計算出省、市未來10天的電力負荷情況,為電力調度提供精準預測。實踐證明,可再生能源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加速跑”,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能夠加快實現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潮平兩岸闊,揚帆乘勢上。可再生能源發展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把握機遇、順勢而為,深入實施能源安全新戰略,下好“先手棋”、走穩“發展路”,實現可再生能源建設高質量躍升發展,讓美麗中國“綠能涌動”。(陳華彬)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