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網絡短視頻和直播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娛樂消遣的重要渠道。然而,也需警惕短視頻和直播間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近期,國家文物局與中央網信辦聯合部署開展相關違法違規內容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加強網絡短視頻和直播活動中有關古墓葬類題材內容的監管力度,這一舉措無疑是對當前網絡環境中文物安全問題的有力回應。
網絡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讓古墓探險、盜墓尋寶等題材迅速走紅。一些視頻博主和主播為了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不惜編造虛假內容,甚至故意歪曲考古工作的真實價值。他們以“尋寶”“探險”“天價”為噱頭,大肆宣揚封建迷信思想和一夜暴富的虛幻夢想。這些內容的傳播,不僅誤導了公眾對考古工作的正確認識,更對文物管理秩序造成了嚴重擾亂,對文物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直播“鑒寶”火爆熒屏,引發全網“淘寶熱潮”。截至2023年,各類網絡拍賣、文物直播活動的年成交額已超萬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引得諸多投資者趨之若鶩。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涉及古墓葬類題材的網絡短視頻和直播數量激增,其中不乏大量違法違規內容。一些主播通過偽造考古現場、非法鑒定出土文物等手段,為盜掘古墓葬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信息便利。更有甚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宣傳,為線下倒賣文物等非法活動牽線搭橋。這些行為不僅違反了國家法律法規,更對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聚焦文物保護重點環節,聯合行動“重拳出擊”。面對網絡短視頻和直播活動中有關古墓葬類亂象,國家文物局與中央網信辦果斷出手,聯合部署開展了此次專項行動。此次行動旨在集中清理整治網絡短視頻和直播中存在的涉嫌為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信息便利或幫助的問題,以及歪曲考古工作價值、違法違規鑒定、誤導公眾等亂象。通過加強監管力度,督促網絡平臺強化落實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規范相關重點短視頻和直播的運行服務,從而有效遏制文物犯罪行為的蔓延勢頭。同時,各地文物、網信部門將加強工作協作,暢通舉報渠道,形成合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網絡環境和輿論氛圍。
直播“鑒寶”需謹慎,保護文物“e”同行。直播“鑒寶”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傳播方式,承載著普及文物知識、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然而,若任由其淪為博眼球、賺流量的“耍寶”秀場,不僅是對文物尊嚴的褻瀆,更是對民族文化記憶的輕慢。廣大網民都應成為文物安全的“守護者”,在每一次點擊與分享中,傳遞對文物的敬畏之心,讓文化遺產通過互聯網傳播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芒。(易水寒)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