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報告明確了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6個方面重點工作。
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民營經濟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和穩定器。截至2024年5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18045萬戶。所謂“56789”,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占據90%以上的企業數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機械設備”,各行各業各領域都可以看到民營企業的身影,有力推動和引導了行業快速發展。民營經濟發揮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積極作用,已然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促進民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讓民營經濟更加“枝繁葉茂”,有賴于政策扶持給力。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到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再到各地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為民營經濟鼓勁加油,而《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再次為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
聚焦所需精準供養賦能,成長方能健康茁壯。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問題挑戰,有的民營企業發展方式粗放,管理不規范,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滯后。為此,報告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要素支持、強化法治保障、加強政策協調和督導落實、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能力建設、營造關心支持的社會氛圍六個方面,瞄準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最關注、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出實招、謀良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問題的解決、推動改革目標的實現。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持續完善,重視和關愛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環境正不斷優化。
從民營經濟未來發展的空間來看,我國具有14億人口的超大市場規模,有諸多未知新領域、新賽道等待開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支持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讓民營經濟更加“枝繁葉茂”,必將強勁助推中國經濟大船行穩致遠。(蘇云)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