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博物館的一款文創玩偶火速出圈,這款玩偶以國寶級文物“馬踏飛燕”為原型,土綠的整體色彩搭配,加上齜牙咧嘴的丑萌形象,讓網友不禁調侃“人人都笑它丑,卻又忍不住下手”。據該館官網顯示,該產品剛上架不到半個月就勇奪銷量榜第一,目前線上線下全部售罄。該產品的走紅,也引起了筆者的思考:文博類文創產品究竟該如何去打造,才能準確戳中消費者的心?
縱觀近些年走紅的文博類文創產品,其實能發現一個規律,越是魔性有趣、腦洞大開、接地氣的文創產品,越是能吸引人,尤其是青年人。比如故宮淘寶中,寫有“朕亦甚想你”“朕心寒之極”的折扇一直銷量不減。再比如,三星堆博物館推出的“川蜀麻將擺件”和“金面具巧克力”也大有熱度上升趨勢。此外,端著機槍的兵馬俑、腦洞大開的考古盲盒……那些原本只能在書本、博物館里看到的文物,正變得活潑俏皮,惹人親近。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文物不應該是束之高閣、人人敬而遠之的塵封之物,它們完全可以通過現代化的巧妙構思和藝術手段,展現出更鮮活的姿態,來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訴求和時代風尚。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正是抓住“馬踏飛燕”自帶喜感的特點,在尊重文物原型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綠馬出行”的文創衍生產品,讓這一國寶級文物再次爆火之際,也成功將地方特色文化進行了有效傳播。
我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現存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跡。而近些年,為了讓這些文物古跡展現出更鮮活的一面,使之成為文旅融合的重要推力,我市也在不遺余力地開發相關文創產品。無論是連博會、文博會上,還是花果山景區、海上云臺山和連島等地,精致的本土文創產品越來越多,滿足了市民和游客對伴手禮和旅游紀念品的更高需求。但至今,我市尚缺少出圈的“爆款”。
筆者以為,無論是對于文博類,還是其他類文創產品的開發,要盡可能擺脫傳統的思維窠臼,大膽創新,賦予其新的活力,但這并非意味著要出格、要獵奇、要媚俗,而是要守正出奇,即要守住文物的正,不忘其內涵和價值,也要看文創人員的腦洞究竟能開得有多大。相信在這種開發思維的帶動下,我市也能為那些本土文物創作出更多受大眾喜聞樂見的“網紅”產品,讓更多文物“活”起來,更潮更有趣。(□ 張晨晨)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