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云區開園不久的西園游園游人如織,附近居民也會利用閑暇時間來到身邊的“口袋公園”游玩健身,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連云區以為民辦實事的力度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尺度,堅持把城市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完善城市各項功能,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增強城市發展活力,營造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環境,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觸手可及。
為實現所及之處處處是美景,連云區深入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工作,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建設公園、游園、道路等七大類綠化項目,新增及改造綠地22.95公頃,建成西園、萬福路、水榭花都等3個海綿城市游園。同時,強化巡查力度,實施動態管理,重點對中山路、海濱大道、海棠路等道路進行專項整改,維修人行道道磚1500平方米、瀝青路面1000平方米,修復雨水篦300個、污水井100個,完成中山路沿線76座圓井、14座方井調平、瀝青包邊修復,居民出行安全舒適。此外,對全區道路和公園廣場綠化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并補栽修剪,使區內全域實現喬木無缺株、綠籬無斷檔、草坪無斑禿,讓城市綠化成為城市空間的有機部分和靚麗的風景線。
吃過晚飯,王先生一家三口照常在小區里散步。“以前我們不怎么愛出門,現如今小區變得好看了,出來溜達溜達,心情都變好了。”連云區聚焦群眾需求,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在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與生活品質上集中發力,啟動近3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范圍包含道路改造、安防設施完善、圍墻改造、道路維修美化等十多項工作。在改造過程中,連云區堅持改造和修復并重,小到一塊磚,大到一扇門,貫穿方案設計和施工全過程。同時,充分聽取居民對改造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逐項落實居民各項合理訴求,真正實現了讓小區好看、好住、好舒服。
不止于此,連云區還將城市環境精細化治理的主戰場轉向大街背后住滿市民群眾的小(街)巷:為全區十幾條背街小巷安裝路燈151盞;鋪設宿城街道、板橋街道污水支管,提標改造全區污水處理站;聘請測繪公司,依靠科技手段,對全區雨污水管網進行深度體檢,繪制地下管網運行圖,打造智慧水務……隨著一條條背街小巷的華麗轉身,連云人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也愈發強烈。
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便捷、城市越來越有溫度,是連云人而今的普遍感受。據悉,連云區還將持續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建設,以有機更新帶動城區蝶變,以繡花功夫精細城市建設,把創建觸角深入到群眾最需要的日常,讓城市更有溫度,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通訊員 黃楚鈺 陳思宇)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