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古鹽河和來安河的交叉處,當地居民稱之為三岔河口,現叫三口鎮,屬于連云港市灌南縣,是一個有7萬人口的農業大鎮。
“同志們,我們要緊緊抓住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契機,樹立百倍的信心,拿出百倍的努力,勒緊褲帶、擼起袖子加油干”。這是近日鎮黨委書記吳召沖同志在全鎮創文工作會議上作出的動員講話。
據了解,三口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認真組織開展創文工作。黨員干部志愿者深入到街頭巷尾、村組農戶發放宣傳卡片、講解創文的意義和相關的要求。并向廣大農戶發出了“全員發動、全方位開展創文”活動的倡議。為有效推進環境整治,早上天剛剛亮,鎮、村的志愿者和農護人員趕赴各自的分工點進行環境保潔和維護。“按照規定,我們一清早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才下班”。堯河村的農護工溫樹英正在一邊清理著垃圾池一邊和筆者說道?!坝械娜藶橥瓿梢惶斓墓ぷ?,起早帶黑的忙,就怕被別人“甩”了,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
路平屋齊、天藍水清,整潔干凈的環境給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隨意丟棄垃圾、車輛不規則停放、言語粗魯等行為與現代農民的精神文明追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何既要裝扮好環境整治的“面子”,又要修飾好群眾文明素養的“里子”?鎮黨委政府經過調研走訪,制定了切合實際的工作方案。在鎮、村(社區)主干道架設文明衛生宣傳內容的道旗和過街龍門,在公共場所掛設禁煙、節水、節電標識,在人員密集區域樹立尊老孝親、愛國奉獻公益地雕。行政執法局對亂拋垃圾、排放污水等現象進行監管曝光;宣傳科將“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內容納入到鎮、村道德講堂進行授課,引導群眾樹立講文明、守法紀、倡新風的意識。積極發揮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作用。鎮婦聯、共青團志愿者,深入到農戶家庭輔導留守兒童學習;退伍軍人、村組干部帶上紅袖標,開展轄區治安巡邏;電影放映隊甄選優質影片義務送影到農家小院;宣傳科、總工會積極推進“文明家庭”評比表彰。
?在各領域、各條線創文工作氛圍的影響下,一些村民的不文明的行為也有了很大轉化并逐漸形成了自覺----存放垃圾時注重分類,就餐時使用公筷,不喧嘩、不酒駕,守法奉公、禮貌待人、敬業奉獻、勤勉誠信。如今的三口,排排白樓鑲田野,波光瀲滟一帆河。輕風徐來,水波不興,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一幅書寫新農村建設美景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6萬干群正用他們“實干指數”、“辛苦指數”詮釋著“黨史學習教育”的醇厚內涵。(通訊員 周海波)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