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有徐圩新區的‘連護薪’信訪直通車,短短兩天我就拿到了被拖欠的16000元工資,而且以后單位都會按月給我們發工資,再也不用擔心干活拿不到錢了。”國慶節前,在石化基地某項目工地做工的河南籍農民工張師傅看著自己剛剛到賬的工資卡高興的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徐圩新區將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向社會公布,通過建立農民工維權中心,構建以源頭治理、動態監管、嚴厲打擊的高效治理模式,切實兜牢民生“底線”,讓農民工不再憂“薪”憂“酬”。
“實名制+工資專戶”推進關口前移
怎么到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專項賬戶,怎么通過工資專戶發放工資,怎么進行考勤管理……近期,由徐圩新區幾經研究制定的《實名制技術操作手冊》發放到區內每一家施工單位手中,做到有關事項一次性告知,這是繼出臺《建設領域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辦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后,該區重拳整治農民工欠薪的又一劑“良方”。 “有了新區配發的手冊,從項目開工前的準備到竣工審批各個環節、步驟、流程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多頭跑、來回跑了。”一家施工單位負責人坦言。
“我們嚴格將實名制管理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作為施工總承包單位施工許可前置條件政策規定,通過發放宣傳單、口袋書、信訪權益保障卡,現場答疑解惑、政策解讀,提升農民工維權意識。”徐圩新區建設局有關人士介紹,截止目前,納入徐圩新區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共119個,系統在冊農民工3.7萬人,累計通過專戶代發工資超6.3億元。
“大數據+鐵腳板”狠抓動態監管
“我們通過采用石化基地封閉管理系統,與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系統的大數據對比,核查進出園區的農民工是否納入實名制管理,目前已經核查10萬余條信息數據,責令10余家施工單位限期整改。”徐圩新區人社局負責人介紹說。
在線上,徐圩新區依托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系統,對在建項目人員狀態、考勤情況、工資發放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控,根據異常信息對施工單位進行風險提醒,今年以來向施工單位發出風險提示50余次,有效保障了農民工的合法取酬權益。在線下,工作人員手持“實名制”核查設備到項目施工現場、生活營地和項目部抽查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情況和實名制考勤情況,對抽查發現落實不到位的施工單位現場下發整改通知單,目前已抽查1000余人次,發出整改通知單50余份。
“連護薪+黑名單”提高維權效率
掃描二維碼直接進行維權,這是徐圩新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新變化。為暢通農民工維權渠道,提高農民工維權效率,徐圩新區大力推廣“連護薪”信訪直通車,印制4.3萬張“連護薪”維權二維碼,直接發放給農民工貼在安全帽上,一旦發生欠薪問題農民工就可以通過二維碼進行線上維權。同時,成立農民工維權中心,選聘4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根治欠薪工作。
從“不敢欠”到“不能欠”再到“不想欠”,徐圩新區研究出臺《關于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通知》,對不重視、不配合處理欠薪事件的單位和個人,約談建設單位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取消評優評先資格,暫停辦理項目各項驗收審批手續;對施工單位限制市場準入,將不良行為記入信用檔案,將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清出新區建筑市場,截止目前,已經通報批評9家施工單位,約談建設單位23人,行政處罰施工單位2家,限制3家施工單位連云港市市場準入,項目經理清出徐圩市場3人,13人列入石化產業基地“黑名單”,形成根治欠薪高壓態勢。(通訊員畢建宇)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陶莎 審核: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