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是實現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藍天碧水、魚翔淺底的基礎和保障,我們有責任更有信心完成任務。”徐圩新區環保治理攻堅大隊大隊長張晗如是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徐圩新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開新局、奪首勝”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與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示范標桿”結合起來,組織各參學單位和園區企業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啟“大美徐圩”建設新征程。
有一種天空叫“徐圩藍”
“我以前最擔心的是盛虹煉化、中化等重大化工項目投產后,徐圩的空氣質量會不會變差,水還能不能喝,天還藍不藍,當看到現代化的企業、先進的工藝以及嚴格的環保管控流程后,懸著的終于心放下了,對徐圩新區的未來發展也更加期待”,連云港中專王老師在帶領學生參觀后介紹說。今年以來,徐圩新區組織環保局、398大隊、園區企業等相關單位,以大氣和水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認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先后出臺《2021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首季爭優”大氣挖潛工作方案》《2021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大氣污染防治“春夏攻堅”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已經完成41項大氣挖潛任務的39項。持續開展揚塵管控整治、VOCs整治、“散亂污”、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動,建設4套汽車尾氣遙測系統,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六個百分百”要求,石化基地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據統計,截至2021年8月23日,徐圩新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03天,其中優50天,良153天,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8%,PM2.5濃度為25.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7.5%,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處理過的污水能養魚
“你們的工業廢水綜合治理中心項目設計理念超前,能實現石化產業基地污廢水不低于70%整體回用率,處理過后的污水絕大部分指標優于國標,而且還能養魚,這在全國也是領先的。”參加聯合驗收的生態環境部專家紛紛給徐圩點贊。據了解,該項目規劃投資30億元,已建成的工業廢水綜合治理中心總投資超10億元,是目前全國工業園區單體規模最大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項目。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環境質量好壞,事關徐圩新區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也直接關系到石化園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徐圩新區將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改善放在重要位置,認真解決水環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加強水生態建設,打造清水綠岸的水生態環境。重點以“灣長制”“河長制”“斷面長制”為載體,不斷深入推進各類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實施“一河一策”“應急治標+長效治本”等整治措施,建立直接入海排污口三級責任體系。印發《2021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圍繞8個方面37項工作任務,明確7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促進新區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加強河道整治,認真開展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建立入海排污口溯源監測平臺,每月初在善后河沿線、內部河流水系采樣檢測河流水質,及時掌握入海水質。總投資8.8億元、庫容450萬立方米的應急備用水源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極大的保障了產業用水安全。總投資2億元的達標尾水凈化工程一期建成,再生水廠工程加快推進。目前,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內水質全面改善,善后河閘國考斷面水質、燒香河橋省考斷面水質、近岸海域水質全部實現達標。
鹽堿地上也能種蔬菜
圍繞土壤環境治理,徐圩新區研究制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系統治理,堅持嚴控增量、管控存量,推動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在石化基地土壤環境治理方面,委托專業機構開展石化基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評估和智能化監管工作,先后組織園區4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明確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在農用地土壤環境治理方面,實施香河生態園2400畝土壤改良項目,采用排水、降鹽、改土、提肥等措施改良鹽堿地土壤環境。目前總投資1.8億元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項目正加快落成,8個玻璃溫室、12個連棟溫室、30個日光溫室、48個大跨度溫室拔地而起,棚內甜瓜、圣女果、玉米、青椒、黃瓜等十余種綠色蔬菜及水果產量喜人、供不應求,曾經寸草不生的鹽堿地變成肥沃的良田,荒灘變身“菜園子”。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