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鎮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緊扣“農業大鎮、產業強鎮、文化名鎮、教育重鎮”發展定位,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切實扛起“黨建引領、富民興村”責任,努力實現農業農村大發展、城鎮面貌大變樣、產業質效大提升、文教事業大繁榮,踏實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在學悟黨史中凝聚合力,在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上抒寫濃墨重彩的華章,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強化項目支撐,提升產業層次。著力發展都市農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完成“唐司令”生態園提檔升級、改造東北漁業產業園,著力建成精品果蔬、花卉等農業產業基地,圍繞提質增量,做精做特“板浦豆丹”“浦紅杏李”等特色品種,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發展特色鮮明的都市農業。著力發展工業經濟,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地塊征收力度,“騰籠換鳥”盤活板浦工貿園和臨港物流園閑置地塊,年內完成290畝裝配式建材基地一期主體工程,爭取徐圩新區盛虹石化、衛星石化下游生產線落地,突出產業集聚效益,努力實現產業結構“鳳凰涅槃”。著力發展文旅教育,彰顯古鎮文化魅力。以建設“鏡花緣”小鎮為抓手,打造特色文化小鎮,完成東大街仿古立面改造,啟動狀元府、鹽商會館、吏志博物館等場館建設,打造秋園紅色基地,完成汪家大院修復,打造板浦名人館,做優做強文旅產業。推動教育強鎮戰略,切實增強師資力量,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打造古鎮教育優質品牌。
強化隊伍建設,激發人才活力。建設“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深入實施“頭雁培育”工程,舉辦鄉村振興、黨的建設等專題培訓班,加快提升新一屆村社“兩委”干部的業務能力和帶富能力,定期組織干部赴先進地區學習,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培育“有知識、有眼光、有技能”的職業農民。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每年組織專業知識、技術培訓1200人次以上,培養職業農民500名以上,實現農民“家門口”就業3000人以上,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讓他們成為農民致富的榜樣和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強化基層治理,優化服務機制。以黨建促和諧,讓基層治理活起來。打造東辛市級基層黨建示范點、南門和城北2個“五星級”村級陣地,完善基礎配套、筑強黨建堡壘。充分利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優勢,推行“支部+網格”服務模式,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第一道屏障”。以黨建促生態,讓人居環境美起來。打好“減煤、控源、治車、降塵、禁燒”組合拳,認真落實河長制工作要求,全力參與善后河、通榆河“區域共治”,完成運糧河水環境治理,全面實現自然村污水治理全覆蓋,打造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4個、特色田園鄉村2個、綠美村莊1個,形成天藍地綠水清的新生態。以黨建促發展,讓綠色經濟強起來。黨員干部帶頭做好企業服務,在各村居按照“一人一企”模式點對點幫扶,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以更好的服務爭取更好的發展,確保各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30萬元以上并向更高層次邁進。(王蕾 蒯偉 潘偉)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