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區旁邊上的玉帶河,經常有穿制服的人沿河道查看,一打聽才知道,他們有的是海州區檢察院,有的是生態環境局的……”家住江蘇連云港市海州區玉帶新村小區的趙維霞大媽笑著說:“怪不得現在天也藍了,水也清,原來檢察院的檢察長也加入到了水環境治理中了,現在環境治理有了‘雙保險’,我們就放心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州區創新開展“河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工作機制,有效破解河道治理難題,形成司法力量與行政力量合力,共同推進水生態區域保護。
海州區地廣河多,轄區內共有魯蘭河、薔薇河、大浦河等15個國省考斷面,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州區將黨建、檢察和生態環境工作結合起來,打破傳統模式,積極探索工作發展新路徑,通過強化檢察監督職能與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職能的銜接,在建立聯合巡查、聯合督查、聯席會議的“三聯”機制基礎上,細化完善《“河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協作工作機制》,確立了信息互通共享、重大情況相互通報、案件線索移送、檢察提前介入、公益訴訟、黨員定期學習交流、業務能力互助提升等十大聯動機制,形成環境保護強大合力,促進海州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高。
據介紹,今年以來,海州區河長辦與檢察院、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互動協作,開展聯合巡河,摸清臭劣河道底數,下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取得了明顯成效,群眾對此紛紛點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黨建紅’引領‘檢察藍’和‘生態綠’。不斷完善‘河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生態聯合治理工作模式,大力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精神,通過聚焦實施利民項目,由‘點’到‘面’拓展、由‘上’到‘下’貫通,真正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海州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通訊員 張曉盼 寇玲)?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審核: 曹銀生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