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通訊員 姚丹)近階段,朝陽街道聚焦群眾需求,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織密筑牢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絡,輻射延伸文明實踐服務站點,聚力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打造志愿服務“同心圓”,持續擴大“幸福半徑”。
讓黨的理論宣講接地氣
推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出發點和著眼點。街道依托“朝言新語”宣講品牌,打造“紅色文化、孝德文化、好人文化、大社文化”4支宣講團,對黨員領導干部講深講透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市、區有關會議部署會要求,堅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深入企業車間、社區廣場、田間地頭等各個場所,注重把專業知識以及靈活就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養老保險等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講解到位,有針對性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凝心聚力,在街道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同時,街道還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將百姓愛聽的理、百姓關切的事,融入小品、朗誦、快板、舞蹈、歌曲等文藝形式里,送到百姓家門口,讓群眾坐得住、愿意聽、聽得懂。
讓文明實踐品牌扣主題
朝陽街道始終把傳承和弘揚孝德文化作為提升居民文明素質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條由內而外、潤物無聲的文明創建之路。本著“一社區一亮點”原則,打造出“‘青’春常伴‘孝’口常開”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提升文明實踐的常態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街道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任務,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和品牌,以典型帶路,充分利用朝陽街道濃厚的孝道氛圍和孝德文化資源,積極開展的尊老助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特色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讓志愿服務內容惠民生
韓李村殘疾人之家作為困難群體重要聚居地,打造“愛心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品牌,組建“關愛之家志愿服務隊”,在實踐中,村居共建共治能力逐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針對老年人多、行動不便等問題,分級分類對重點人群進行管理和隨訪,為社區獨居老人、殘疾人、孕產婦等提供健康診療、心理疏導、文化娛樂、上門關懷等服務,讓重點人群“有事可以找,有事能找到,有事能解決”。
朝陽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將繼續打造有力度、有溫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圈,讓居民能就近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能時刻感受文明實踐成果,以點滴變化、暖心服務、惠民實事、真情實效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