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顯示你的網格今天有一名外來人員,請立刻排查!”夜里11時剛過,市開發區中云街道魏庵社區的網格員關竣滔接到了這樣一條推送。“收到,立刻核查。”電話核實、造冊登記、上報數據……這是該街道73名網格員在大數據指引下的防疫篩查日常。
“與過去的挨家挨戶四處問不同,現如今利用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來自公安、衛健、鐵路、航空、電信等方面匯聚的大數據被統籌起來,每天一級級地被劃分、推送到一線防疫人員手中。”五羊社區黨委副書記金雪說,“盡管社區的絕對工作量依然很大,但是經過大數據這么一篩,我們鎖定‘重點人群’的速度快了許多,為防控工作爭取了很大空間。”
如果將“大數據”比作睿智的大腦,那么網格就像強健的筋骨,防控的高效率離不開街道大大小小70余個網格。防控區域先是以村居為單位被劃分為16個大網格,村居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然后每個大網格再按照路、巷、小區二次細分,直至將每一塊小區域的防控責任落實到每位工作人員頭上。就這樣,依靠著大數據精確指路,網格化迅速管控,街道每天都對重點地區返回人員進行精準摸排,并按相關規定實施核酸檢測、居家或集中隔離,切實做到了網中有格、格中有點、點上有人、人人有責。(唐雅敏)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