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連云港大地透著別樣的韻味。以國家5A級旅游景區花果山風景區為核心的連云港云臺山景區景色宜人,巍峨的山巒與色彩斑斕的植物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眼下雖已進入旅游淡季,但在蜿蜒盤旋的景區公路上,觀光游客依然絡繹不絕。
連云港市“十四五”規劃提出“開發新業態產品,構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的目標,作為連云港市文旅產業的一張“王牌”,大花果山景區如何進一步打造?連云港市云臺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朱加剛說:“‘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一以貫之、持之以恒,高水平開發利用獨特資源稟賦,推動旅游業更快更好發展,在促進新經濟、新業態發展上成為標桿,開啟‘大美新特優’大花果山景區建設新征程。”
“以前的花果山可不是眼前這樣子,哪有這么美。”71歲的孫錫華說。1984年,30多歲的孫錫華從部隊轉業后回到連云港,被任命為花果山風景區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 “一定要有所作為、改變景區面貌,為家鄉精制一張代表連云港形象的閃亮名片。”站在花果山玉女峰上,孫錫華下定決心。“勒緊褲帶三五年,定叫景區換新顏!”景區開始了綜合大治理行動,禁止亂砍亂伐、清理亂堆亂放、制止亂屙亂尿、拆除亂搭亂建……隨著整治步步深入,花果山面貌漸漸發生改變。 1985年底,花果山風景區榮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獎牌,這是景區獲得的第一塊獎牌。之后,通過有力的整治和長期引導教育,花果山人素質提高了、文明意識增強了,服務質量有了明顯變化,前來觀光的游客數量直線上升。 據連云港市檔案館記載,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云臺山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花果山風景區成為其核心區域。此后,為加快旅游業發展,連云港市政府對過去戰亂中毀壞及年久失修的寺廟古道、風景名勝進行修葺保護,開辟了一批新的景點,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 2016年8月,花果山景區創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實現連云港市5A級旅游景區“零的突破”。這是花果山的榮耀,更是連云港這座城市的榮光。 連云港市云臺山景區管委會下轄的花果山、漁灣、東磊、孔雀溝四大景區,雖在同一個山系,但由于交通不便,景區間彼此相互獨立,常年“各自為戰”,旅游線路和內容單一、割裂,制約了景區發展。景區散、臟、亂、窮的痼疾尚未從根本上“治愈”,花果山亟待進一步提升。
作為云臺山風景名勝區主景區,原花果山景區可游覽區域面積只有12.8平方公里,僅有玉女峰、水簾洞、七十二洞、九龍橋等幾個景點,游客容量小,服務設施匱乏。每當旅游高峰到來,山路上到處擁擠不堪、游客缺吃少喝。“那時候來花果山旅游的游客,基本是‘上下一條路、進出一個門’。”連云港市某旅行社一位從業20多年的導游說。 如何讓以花果山為核心資源的云臺山風景名勝區成為與《西游記》名著相匹配的旅游勝地,推動域內文旅產業乃至經濟社會的開創性發展、切實提升民生福祉?面對這個重大課題,“大花果山景區”戰略應時而生。 “十三五”期間,云臺山風景名勝區提出建設“大花果山景區”的發展戰略,實施“678三年行動計劃”, 整合花果山景區與漁灣、東磊、孔雀溝等旅游資源,打造“一核三軸”游覽格局,實現山上山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相得益彰的局面。 2017年5月,大花果山景區戰略提出并得到高度認可,大花果山景區總體規劃隨之展開。幾年內,大花果山景區總體策劃組織編制并完善了15項景區總規、詳規、土地利用規劃、鎮村布局規劃、新型社區規劃,采取一系列舉措,將原本分散的花果山景區、漁灣、東磊、孔雀溝等旅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使全山游覽范圍拓展了6倍,達到76平方公里。 “規劃要落實為項目、項目要實實在在落地,我們工作的要求就是聚力攻堅突破,堅持‘項目為王’,‘咬’住項目不放松。”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建設局局長朱棟梁說。 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大花果山景區規劃內,徐新公路景區段、環云臺山大道景區段、山上“一環五線”共54公里車行道全線通車,133公里步游道建成投用。2020年12月22日,玉女峰至漁灣景區公交車開通,解決了以往游客從花果山到達漁灣景區需從山下繞行的問題,為游客節省一半時間。“路網的迅速貫通,打開了大花果山旅游事業發展的全新局面。”朱加剛說。 近期,5000平方米的花果山西入口新游客中心建成,8萬平方米的漁灣游客中心基本建成……經過多方努力,大花果山景區框架基本形成。
進入“高鐵時代”,把山海相擁的連云港建成江蘇和周邊地區的“后花園”,云臺山景區有著自己的擔當。 “十四五”期間,連云港市4條高鐵均將建成,花果山國際機場首飛在即,交通“瓶頸”被打通將大大催動文旅業蓬勃發展。面對新局面和新形勢,云臺山風景名勝區開啟“大美新特優”大花果山景區建設新征程,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大花果山景區游客量超過5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10億元,構建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核心目標,打造令人向往的新時代“西游勝境”。 首先是構建“大格局”,暢通游覽“大循環”。加強高質量的規劃引導,建立景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多規合一”的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建成環云臺山大道與高速連接線工程,打通高老莊—竹節嶺—九龍橋游步道工程。 其次是培育“美生態”,維護自然“山水人美”。悉心保護,嚴查嚴打各類資源盜采行為,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護好景區生態環境。推進花果山居民下遷項目,改善九龍橋和南天門片區品質與生態環境。 第三是聚焦“新業態”,組團發展“新興產業”。建設數字新景區,完成大花果山智慧景區升級改造,拓展5G與智慧旅游應用,滿足游客個性化和深度體驗需求。 第四是挖掘“特內涵”,弘揚特色“西游文化”。舉辦西游文化嘉年華、音樂節、美食節等活動,拓展“尋夢西游·大圣之旅”“來花果山·做孫大圣”等旅游線路,推出研學旅游線路、紅色旅游線路、康養旅游線路。 第五是提供“優服務”,全力打造“優質景區”。為游客提供安心、省心、貼心、稱心、開心的“五心”級服務,提高游客滿意度。 “景區必須在新的發展格局中,實現發展路徑模式的創新,跳出慣性區,提高滿意度,走出一條發展新路。”朱加剛說,要真正做到“不來花果山、枉讀《西游記》”,真正展現“江蘇最高峰、西游發祥地”的獨特魅力。
(圖片來源: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