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熙 劉天宇 張可盈 劉佳興)為響應國家港口治理和“一帶一路”建設號召,河海大學“東方大港,筑夢絲路”連云港港口實踐團前往連云港港口集團,為探索新時代港口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連云港經驗奉獻青春力量。
參觀港口集團,實踐躬行筑牢檔案意識
連云港港口集團是國內綜合性港口運營商之一,是連云港市重點支持的國有企業。7月21日上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隊通過實地參觀了解港口集團的運作模式和行業發展,為未來的就業和職業規劃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發。
?
檔案記錄企業的歷史,還可以為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7月21日下午,實踐團來到港口集團檔案館。
?
館長強調了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人員展示了一些珍貴檔案的實物,讓大家近距離直觀感受歷史的厚重。接著,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檔案制作的流程和方法。隨后,實踐團成員進入實踐環節,從分類整理到鉆孔上線的一系列操作,實踐團成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檔案管理的細致和重要性。
訪歷史博物館,光輝歲月開啟時代征程
2013年,為迎接連云港開港80周年,連云港市政府改建連云老火車站作為連云港港口歷史博物館,反映連云港港開港80年來的光輝歷程。博物館以時間為主線、重大事件史實和史料實物展陳為內容,反映世界港口、中國港口的發展歷史及從秦漢時期到如今的連云港港口的歷史由來。這里同時也是傳承港城文明、傳播港口文化、彰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獨特魅力的重要載體。
?
7月22日,實踐團來到連云港港口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港口發展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歷程,同時也意識到歷史賦予連云港港的使命責任:按照“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的戰略指引,強化在“一帶一路”倡議、標桿示范和港產城融合發展上的使命擔當,全面建成國際樞紐港、產業集聚港、綜合物流港、高效貿易港。
?
參觀結束后,隨行的集團工作人員表示,當前,連云港港正以更加激昂的姿態向著新時代邁進。未來,將以奮斗作為最鮮明的底色、以實干作為最嘹亮的號角,“千萬標箱、東方大港”的愿景一定會實現。
走進中哈基地,引領“一帶一路”建設新風
?7月23日,實踐團成員來到連云港港口集團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了解創新合作模式下基地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所做出的偉大貢獻。
基地負責人熱情向實踐團成員介紹基地建設情況和發展態勢。集裝箱堆場里集裝箱整齊排列,集裝箱橋吊有序吊運集裝箱,集裝箱叉車在港區行駛。2023年,作為創造新亞歐陸海聯運“標桿”的“雙樞紐”,基地正朝著完善基地服務功能、承接國際班列業務、提高貿易便利水平等目標穩步邁進。
?
在數字化調度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旨在提升基地的綜合功能和數字化水平。工作人員告訴實踐團成員,下一步,連云港將不斷放大中哈合作優勢,推動哈國鐵路搭建統一的業務平臺,將中方信息化系統復制于“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實現兩國物流場站補短強能、業態升級。
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走訪,深刻領悟了中哈物流基地海陸聯運通道打開中國海域聯通國際的大門。未來,青年大學生將以青春力量與技術智慧,為推動港口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踏亞歐大陸橋,領略“東方大港”磅礴榮耀
實踐團成員于7月24日來到新亞歐大陸橋東頭堡,感受“東方大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帶頭作用。新亞歐大陸橋是新興的亞歐間國際過境集裝箱運輸陸上通道,是亞歐海陸運輸最為便捷、最為經濟的運輸通道,被譽為"新絲綢之路"。
?
工作人員介紹,海運是貨物出港的“綠色船票”,連云港港通過新亞歐大陸橋成功搭建起了一條運輸便利、周轉高效的貨物出口“綠色通道”。
鐵水聯運方面,連云港港立足港口區位優勢,打造“連通東西、對接南北”的鐵水聯運網絡。海河聯運量方面,近年來,連云港港依托聯通長江、京杭大運河的內河網絡,大力開發覆蓋蘇魯豫皖的海河聯運航線,創新“海、河、鐵”聯運+鐵路箱下水業務,成功開通集裝箱海河聯運外貿航線業務。
?
此外,工作人員還向團隊成員介紹,連云港港口基礎設施得到了快速推進和建設,綜合功能不斷完善,已形成“一體兩翼、一港四區”組合大港格局。
通過實踐調研,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作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連云港搭建了一條跨越歐亞大洲,滿足長距離、大運輸、全天候、綠色低碳的全球供應鏈,帶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繁榮。
踐行“海洋文明”,生態保護亟待青年蓄力
為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海洋生態保護行動、實現綠色港口與綠色交通、助力“雙碳”目標,7月25日,實踐團成員與港口集團工作人員開展水資源生態保護相關座談會,了解企業海洋生態保護理念。
“作為全國首個低碳試點港,連云港港在‘綠色港口’建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國內首艘純電動拖輪的投運,標志著連云港港綠色港口的建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座談會上,港口集團王主任向實踐團成員介紹到,港口集團生態環保的一大特色為港口輪渡動力低碳技術。自2021年起,由連云港港自主建造的國內首艘純電動拖輪“云港電拖一號”在江蘇連云港交付試運行。
?
通過對綠色港口建設政策與實施進度的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團隊成員收集并整理座談會記錄與網絡資料,開展團隊研討會,制作連云港與河海大學環境、水利文化相融合的港口生態題庫。為進一步提升實踐社會效益,實踐團成員并將成果制作成競賽問卷,面向社區、中小學等基層單位發放。設計環保知識競賽,向群眾普及海洋保護和水資源生態環保的相關知識,筑牢“全民了解海洋港口,全民踐行生態保護”的社會共識,并及時向集團反饋進度。實踐效果得到了港口集團的認可與贊揚,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實踐團成員發揚河海精神,汲取實踐經驗,賡續河海學子自強不息的青春星火,為祖國港口建設輸送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