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揚子晚報網12月16日訊(記者 楊甜子)12月15日,“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在寧啟動。102名懷抱夢想的海外博士克服疫情影響來到江蘇,尋求創新創業的合作機會。不僅如此,還有150多名身在海外的博士攜帶項目,通過視頻方式與江蘇用人單位溝通交流,參與人數創下歷年新高。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印刷電子所所長秦天石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他作為已落地海外博士代表作了發言。秦天石于2015年參加了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看到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看到了政府對海外人才引進工作的重視和投入。活動結束后,他就與相關地方政府交流洽談,最終選擇把創業項目落戶在南京江寧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并同時入職南京工業大學繼續從事專業領域方面的研究。
“江蘇的人才引進,不是一味地靠物質引才,它統籌考慮了就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環境資源承載能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把人才的智力和智慧充分激發出來、合理使用起來。”秦天石介紹了自己選擇南京江寧的原因,他說,在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為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企業提供了辦公場地的租金減免、稅收減免、法律咨詢等相關政策的扶持和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服務。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蔡小敏作為參會的海外博士代表進行了發言。來自泰州的蔡小敏不僅學業有成,而且是位富有朝氣的90后。她的主攻方向是結腸癌治療、腫瘤免疫等。蔡小敏表示,這幾年,江蘇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展現出蓬勃的活力、強勁的勢頭。未來的創新一定基于臨床,將來新藥研發的源頭對于臨床資源的需求會特別大。“我希望能與江蘇生物醫藥類企業合作,把臨床資源、臨床問題直接推進到江蘇藥物研發企業的研發部門,為江蘇腫瘤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貢獻力量。”
記者了解到,“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于2006年啟動,至今已先后邀請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531位海外博士赴我省考察交流,帶來總投資超過20億元。今年9月,省人社廳集中發布2020-2021年度江蘇緊缺急需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項目需求信息,面向全球發出3467份“招賢令”,截至上月底,共收到政策咨詢2500多人次,進行意向性對接470多次,已達成意向性簽約199個。當天的開幕式上,主辦方從199個意向性簽約中遴選出6對代表現場簽約,并為部分受疫情影響不能到達現場的海外博士舉行了線上簽約儀式。12月16日~18日,海歸博士們將奔赴13個設區市,進行實地考察和對接。
江蘇省人社廳廳長戴元湖介紹,此次現場參會的102名優秀海外博士大部分畢業于全球知名高校,其中不乏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一批世界名校,70%具有海外著名高校、知名企業、研究機構任職經歷,領域有的瞄準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科技前沿,有的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有的涉及金融、經濟、法律、音樂、藝術等不同領域。其中46名博士攜帶項目與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緊密相關,特別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項目占項目總數50%以上。江蘇會千方百計保護好在蘇海外人才的利益,讓他們潛心發展、減少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