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初冬,溫暖的陽光燦爛地微笑著,大自然的美韻味無窮,田野上綠油油的麥苗生機盎然,筆者迎著一路田野的芬芳,走進位于泊陽河畔的新壩中學,感受著這所學校美的神韻,聆聽了一段“黨建力促教育高質發展”的動人佳話。
新壩中學創辦于1958年,是一所市區中的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校園布局合理,人文氣息濃郁,文化氛圍營造賦予壩中“和諧”個性。鄉土氣息濃厚的農耕文化區、古樸典雅的篤學亭、曲曲陰翳的紫藤廊、多彩多姿的宣傳櫥窗、綠意盎然的草坪植被、塊塊會說話的景觀石等,移步換景,在處處給人以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之感的同時,更能讓融入其中的人們切身感受到所有壩中人對“自強不息,學做真人”校訓的孜孜追求。
黨風廉政促發展
黨建強則教育強。伴隨著港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向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邁進的強勁東風,新壩中學黨支部一班人始終緊緊把握“黨建引領發展”的主旋律,堅持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有力保障了學校和諧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發展。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該校校長與中層干部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層層分解職責,責任落實到人,實行責任追究制,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強化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今年以來,學校組織全體黨員赴“漣湖健康主題公園”和“海州區農村基層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市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以黨員義務勞動為抓手,清理路旁的垃圾,擦拭路邊的公共設施,清除綠化帶里的雜草……還開展了“七一”主題黨日活動,特邀退休老書記上黨課。全體黨員干部承諾,一定要立足本職崗位,恪盡職守,清廉從教,認真踐行《廉政準則》,為教職工做好表率作用。新學年,學校黨支部提出了“講政治、守規矩、敢擔當、有作為”和“學黨章、強黨性、修師德、爭先鋒”的黨建工作新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個人修養高、作風素質硬、做事有作為、遇事敢擔當的優秀教師隊伍,為鄉村教育的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德育教育育新人
新壩中學一貫堅持“立德樹人”的辦學宗旨,持之以恒抓好學校德育教育,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和創新性。以養成教育為抓手,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礎,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和禮儀常規教育。
今年以來,學校圍繞創文工作,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愛祖國、愛勞動、愛學習日漸養成,努力培養舉止文明、品德優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學校歷來重視德育活動的育人功能,力求以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建設、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環境和氣氛,通過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努力獲取中華傳統美德的知識并轉化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實踐、體驗、感悟中華傳統美德。孩子們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會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講誠信、懂禮貌、有孝心,能團結合作、會勤奮學習、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的新時代好少年。
教師團隊展英姿
教師發展是教師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是教師在充分認識教育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對于新教師而言尤為突顯。
近年來,新壩中學在教師成長方面采取兩手抓,在嚴抓師德建設的同時,狠抓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校內青年教師賽課、教干示范課、校際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有效挖掘“三學”課堂的內涵,培養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朝氣蓬勃、樂于奉獻的管理團隊和教師團隊,正是這個德才兼備、勇于擔當、合作拼搏的戰斗集體的無私奉獻,才成就了新壩中學教育教學輝煌的成就。
學校近3年教科研成績斐然,有20多篇論文在主流核心期刊上發表,如周楊老師的《教學的智慧從何而來》《發展核心因素要讓學生直面困難》《情境簡潔 意蘊深厚 導向清晰》發表于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省基礎教育初中英語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該校韓雨軒老師以全省第二名、全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斬獲一等獎;王健老師在省初中物理實驗創新評比暨實驗教學專題研討活動中,其教具《簡易靜電實驗裝置》被評為一等獎;學校申報的省級課程基地“勞動與技術教育體驗課程基地”于今年11月順利立項。
常規管理謀高效
管理出效益。近年來,新壩中學領導班子出臺了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制度,確保教學管理制度化,以制度促規范;明確體系,全員實施,一級指導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責任明確,分工具體,精準推進學校整體教學管理工作,確保教學工作高質運轉;完善工作,動態提升。進一步完善、改進工作,以動態向上發展的狀態,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
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各位教師注重日常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大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加強教學過程的指導與管理,確保課堂教學工作的務實與高效,學校制訂了《新壩中學點課制度》。此外,學校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對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堅強保障,成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小組,實行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承包責任制,加強教育教學的“兩條線”過程管理,一條線是校長—分管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一條線是橫向對年級各學科教育教學情況進行檢查,突出備、教、輔、改、考、評、研等環節的落實,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三學課堂”美杏壇
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細致化則是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學校領導班子積極搭建教研平臺,為課改提供動力支持,“兩層面交流”,即備課組內的集體備課,每周一次,主要是針對課型模式的實施進行研討;教研組的主題活動,每周一次,針對在備課組和聽評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會診,提出解決方案。“三層面磨課、評課”,即備課組內的研究課、教研組內的觀摩課、全校范圍內的示范課,磨課都要經歷集體備課—上課—觀課、聽課—說課—評課—小結四個步驟。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踐行新思想、智慧火花碰撞和總結經驗的平臺。通過教研活動,將發現問題—商議解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總結經驗進行多次循環,使教師培訓所學的財富,真正內化成了適合自己實際情況,能夠為教學所用的指導力量。
新課改實施以來,該校循著全市“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基本理念,逐步形成了“真學、深學、樂學”的“三學”課堂的生本理念,在“自學釋疑反饋”的基礎上,創新采用“低段滲透、中段體現、高段強化”的實施策略,在課堂教學方面,主要從備課、上課、作業與評價方面入手,其目的是轉變備課的理念,改革備課的形式,形成備課的資源,從整體上構建“自主質疑—互動解疑—師撥提升”的教學模式,為各學科不同類型的基本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據,使老師在實踐中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潛能得到進一步釋放。
素質教育放異彩
新壩中學始終堅持黨的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針,努力提升學生素質,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社團建設,最大限度地優化學校教學資源,增加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學生可以在藝術、科技、創新、運動等方面進行選擇。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為學生精心打造了18個校級學生社團:合唱、舞蹈、美術、籃球、足球、演講、書法、棋類、科技、農技等。學校專門聘請了校外專業老師合作,保證每個學生人人參與社團活動,并逐步形成“全面育人、特色發展”的培養方式。
為了保證活動效果,充分利用學校所有的教室和設備,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節課分年級開展社團活動。固定活動時間和地點,加上社團負責人提前安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認真備課,提高了社團活動的有效性。
社團活動既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這些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營造了濃厚的校園藝術氛圍?;顒又?,孩子們既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又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學校“農娃娃”舞蹈社排練的舞蹈《川江漢子》《黃海弄潮》《淮海1948》先后獲得省藝術展演特等獎、一等獎。學校“閃電俠”男子足球隊先后獲得“區長杯”冠軍、“市長杯”亞軍、“省長杯”六強等佳績。
天道酬勤。壩中人辛勤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學校先后獲得“省和諧校園、省平安校園、省健康促進校、市規范管理示范校、市教育裝備現代化實驗校、市中小學使用優質資源先進學校、市綠色學校、市百佳校園、市全面育人先進校、市教學質量進步獎、市教學工作先進集體、市教學質量獎等殊榮。校長韓正軍獲省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等稱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壩中學校長韓正軍和校領導一班人豪情滿懷,充滿信心,他們將繼續高舉質量立校的大旗,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努力實現發展再上新臺階、管理再有新突破、質量再創新輝煌的奮斗目標。
(何秀山 陶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