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不久前發布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由于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雖然跨國投資低迷,但今年以來,上百位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的負責人紛紛訪問中國,一大批外商投資項目加速落地。加碼投資中國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吸引外資企業?來看記者的調研。
中部省份湖北,今年前十個月實際利用外資24.25億美元,位居中部地區首位。到湖北的第一站,記者來到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工廠。廠房內,60多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廠房外,企業投資超一億元人民幣的中國研發中心和武漢第二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建設。建成后,這里將是企業在全球最大的工廠。
企業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埃里克已經在中國住了16年,他對記者坦言,相比多年前,中國的土地使用成本和工資成本都存在一定程度上漲,但算起綜合賬,深耕中國依舊是他們最優的選擇。
埃里克告訴記者,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90%以上都供給了中國廠商,是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給了他們持續增資的底氣和信心。但更讓他們有底氣深耕中國市場的原因,也藏在這張供應鏈表格里。
艾菲汽車零部件亞太區首席執行官 埃里克·勒邁爾:從這張圖表中可以看出,就電機而言,我們使用的電機有80%來自當地供應商,磁鐵則100%來自當地供應商,當地供應商質量好、價格低。
超大規模的市場、體系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增強中國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華南美國商會今年發布的《2023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顯示,75%的受訪企業計劃2023年進行在華再投資。而來自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則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計劃進一步或完全將供應鏈放在中國境內。
一個零件背后的創新活力
就像埃里克所說的,雖然投資中國的土地使用成本和工資成本在上漲,但算起“綜合成本”這個大賬,中國市場依然有較大優勢。記者在調研中就發現,隨著一個個全球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加速落地中國,中國市場最核心的“磁吸力”正在發生改變。
這兩年,全球知名內燃機制造商康明斯持續投資18億人民幣,把他們在武漢的東亞研發中心擴大了三倍。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在這個研發中心布局了全球最前沿的研發任務。
記者了解到,2006年投入運營以來,康明斯多次增資擴大這個研發中心。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企業在美國以外規模最大、研發系列最全的發動機研發基地。不斷加碼的背后,信心來源于哪里?這里的一個零件讓記者找到了答案。
總臺央視記者 高媛:在這個新研發成功的發動機上,有一個像節水閥一樣的零件,它可以智能調節機油泵的流量大小,以達到省油的目的。但不要小看這個零件,它是中國研發中心完全自主研發,目前已經把這個技術分享給了美國。但十幾年前這個研發中心剛成立的時候,他們能做到的只是把國外的成熟的技術框架拿過來進行修改,再推廣到中國市場。
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財務總監 王國勝: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技術能力越來越強。現在,康明斯東亞研發的技術能力基本上和美國總部的技術能力處于一個持平的情況。我們現在接近有240個員工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約600萬人/年,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同時,《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四年位居世界首位,高水平的人才供給讓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中國視作創新引擎。調研中,有外資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人才優勢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國,他們能看見未來。
埃里克手中的是一枚新能源汽車的傳感器。過去,企業僅生產發動機傳感器的零部件。然而,三年前,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讓他們預見到未來市場對這種零件的需求,中國分公司率先投入研發與制造。如今,他們生產的這款傳感器已占據了全球市場30%的份額。
艾菲汽車零部件亞太區首席執行官 埃里克·勒邁爾:中國的速度與歐洲或美國的速度截然不同,我指的不是開車的速度,而是人們從一種技術轉向另一種技術的速度,這也激勵著我們更快創新。
布局未來,如今,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正在從“在中國制造”走向“在中國創造”。中國德國商會的調查報告就顯示,53%的德國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在中國本土化研發的職能;而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則顯示,受訪外資企業連續三季度認為“技術創新與研發”是中國市場最大的發展機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羅蓉:有更多的外資企業參與先進產業鏈的打造和創新鏈的升級,從加工組裝向高附加值零部件制造、研發等環節延伸,我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利用外資規模明顯優于傳統領域。
中國仍然是吸引外資的“磁力場”
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穩外資和擴大開放政策的推出,中國市場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持續激發,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扎根中國。
在上海,施耐德電氣一座6500平方米的全新廠房落地投產;在安徽,大眾汽車計劃投資10億歐元的科技研發中心落戶合肥;在深圳,投資上億元的法雷奧智能制造中心正式落成。
法雷奧熱系統中國區副總裁 蒂埃里·比爾格:中國為行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讓我們能夠建立和高校等研究機構的合作,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和研發力度。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正式實施,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一系列務實的開放舉措,吸引著全球企業紛紛加碼投資中國。
今年前十個月,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家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增長超九成,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4.2萬家,同比增長32.1%。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834.4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9.5%。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羅蓉: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結構持續改善,外資企業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環節的投資力度,中國仍然是吸引外資的“磁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