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在數字經濟轉型和疫情的影響下,中國靈活就業群體增大,薪酬亦呈上漲趨勢。
近日,中國科技型人力資源服務集團博爾捷集團旗下的博爾捷人才研究院發布的《博爾捷2022年薪酬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薪酬預期增長率約為5.28%;數字經濟進化,數字化人才薪酬高位運行,復合用工如火如荼,靈活用工群體增大,薪酬亦呈上漲趨勢,且高于固定用工薪酬漲幅,預期增長率達7.2%。
疫情使得“共享員工”模式興起,國家也在扶持新經濟形態企業開展靈活就業,企業對用人模式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而就業者對靈活用工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與此同時,薪酬部分也明顯呈上升趨勢,這些都成為復合用工的發展動力。
具體來看,靈活就業者中如簡單劃分為知識型和勞動力型,其中以勞動力型靈活就業者居多,占85%,但就薪資漲幅而言,知識型靈活就業者的薪酬漲幅更高,可達到14.3%。因此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端就業人群,實現新個體就業或者通過兼職的方式拓寬自己的收入。
博爾捷人才研究院調查發現,數字時代企業用工模式相較于工業時代發生了明顯變化,例如,企業高層人員中除了CXO外往往出現資深的戰略顧問、營銷顧問、稅務法務顧問等,中層業務相關人員則出現除了自有員工,還有社會化的營銷合伙人的現象,甚至營銷合伙人人員占比高達五成,同時,可貢獻與企業自有業務團隊相當的業績。
博爾捷人才研究院認為,“5G+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將帶動“新基建”“元宇宙”相關崗位薪資水平的上漲。與此同時,靈活用工新就業模式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面對多種用工形態,企業如何高效、科學地管理人才隊伍將是接下來各企業研究重點。
國家稅務系統的數字化升級,從金稅三期的以票控稅,到金稅四期的以數據控稅,以及社保由稅務部門作為征收主體后,薪資、社保等結算的合規成為所有企業關注的重點。不難理解的是,數字化技術催生的復合用工形態,復合用工管理系統也將迎來蓬勃發展。
《博爾捷2022年薪酬報告》是源于2010年博爾捷集團與《中歐商業評論》合作推出的“中歐-博爾捷薪酬指數”,薪酬調研專題組重點甄選了國內五大經濟區域26個城市,以及十三大行業,回收超5000份來自人力資源部門的一手數據。調研方式以手機微信調研、移動互聯網調研為主,并輔之以E-mail調研、電話調研與實地訪談,通過數理統計和德菲爾法等研究手段,經過多維度組合和聯立分析。該報告旨在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企業提供真實的人才市場變化狀況,也為個人職業生涯提供有效指導。
持續兩年的新冠疫情給薪酬增長帶來影響。調查顯示,2022年總體薪酬預期漲幅約5.28%,與2021年相比持續恢復,漲幅低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2022年有約66.2%企業有漲薪的計劃,14.4%凍結調薪計劃,1.5%企業采取減薪以應對企業經營挑戰。
從薪酬漲幅水平分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互聯網和IT行業仍然是人才爭奪的重點行業,互聯網及IT行業薪資以7.5%的預期漲幅居首。
醫療醫藥行業以7.3%的漲幅維持高穩定增長的態勢,國內老齡化加劇以及疫情尚未完全結束都讓醫療醫藥行業備受重視,但值得注意的是,藥品集采、醫療器械集采、醫保目錄更新、藥品價格降低等因素,也對大量沒有核心研發能力的醫藥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汽車行業正處于關鍵的變革期,諸多知名大廠紛紛入局造車行列,采用互聯網思維造車,明顯拉高汽車行業薪酬。其中與無人駕駛相關人才的年薪漲幅在20%以上,尤為稀缺的博士生年薪漲幅在30%左右。
教育行業受“雙減”政策影響明顯,首次出現負增長,-2.8%。同時,受部分地區房地產政策影響,也使得房地產行業薪酬也表現出非常謹慎的增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