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連云區連島街道聚焦漁島現實問題,緊緊圍繞廣大群眾的需求,將“333+N”工作法(“三官”進網格、“三員”一身兼、常上“三門”課)“嫁接”到海上網格管理中,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內生動力,努力實現基層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接地氣又聚人氣。
在村民自治的基礎上融合網格治理,以生產領域為區分,將“支部微家”與漁島特點充分融合,使黨員在不同領域的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為網格注入更多“紅色力量”。把公安與網格力量有機統籌起來,實行一個民警負責一個村(社區)。利用網格“鐵腳板”,聯合開展平安聯建工作,網格員巡查走訪收集的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群眾訴求等定期提交網格議事會共同討論、民主協商,并邀請“三官一律”列席,讓群眾“說事、議事、主事”,形成“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生動局面。
捕撈船和養殖船數量多且分散一直以來是連島的一大頑疾,為了加大管理成效,實行治安員、調解員、警務員“三員”聯動制度。為各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兩名協管員、四名船管員、若干公益性志愿者。根據漁民的居住環境、船只作業情況落實管控,做到家里家外、海上岸上網格全覆蓋。有效地解決了漁民離岸不離“網”,流動不失“格”的突出問題。通過“以船管人”的創新網格化管理方式,以海陸一體化網格管理模式拓展“基層平安末梢”。
網格+網絡引擎,實現鄉村治理信息化。從網格排查善當“情報員”、群防群治甘當“服務員”到寓教于樂勤當“宣傳員”,以當好“三員”為抓手,推進“多網合一”。通過“常登門、常串門、常敲門”,為獨居老人送去溫暖、為困難群眾送去關心、為矛盾家庭打開心結。同時,成立多個“海上管家”志愿者服務隊,聯合海事、漁政、漁監等海上管理力量,常態開展海上聯合巡邏、聯合執法,規范海上作業秩序,織好海上“港、船、人”三大類安全網,提升海上服務的軟實力。由此,海上、岸上一張防控大網逐漸形成。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