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晶晶)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2010年,李加仕擔任贛榆區海頭鎮海臍村黨總支書記,大力發展產業富民,積極貫徹以德治村理念,讓群眾腰包鼓起來,更讓群眾開心笑起來,以鄉風文明領航鄉村振興,走出了海臍特色發展之路。
擔任書記以來,李加仕先后榮獲江蘇好人、吳仁寶式優秀書記市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工作先進個人、“十大最美村官”“最美港城人”等榮譽稱號,并成功當選市勞動模范、市人大代表。海臍村連續6年保持省級文明村榮譽稱號,創造了10年零上訪的歷史記錄。
于無聲處 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從企業一回到海臍村,李加仕就給自己定了三個要求:群眾有喜事,不忘道賀;群眾有病痛,不忘探望;群眾有困難,不忘幫助。每次上門看望患病的困難村民,李加仕總是自掏腰包買米買油,有時候臨走還要留下幾百元慰問費。
“村民們只要有難處,能解決的問題想方設法解決。”李加仕說到做到,在他的帶領下,村黨支部于2011年設立愛心基金,募集資金十多萬元。為患重癥的尹德開解決了5萬多元的藥費,為王懷志解決了近2萬元醫藥費。丁兆柏腦血栓落下后遺癥行走不便,李加仕親自介紹他到海鮮加工廠扒蝦婆肉,一年收入2萬多元。李加仕心懷群眾疾苦、心系群眾冷暖、心憂群眾安危,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急事不回避、難事不上交”。
以德治村 倡揚引領文明新風
如何讓“好人有好報,好人不吃虧”理念深入人心,時常縈繞在李加仕的腦海中。他千方百計籌資500萬元打造全區唯一一家孝德文化主體公園———海安公園,建設孝德文化墻、孝德文化長廊,融合孝德文化和海文化教育;建設孝德榜,每年評選表彰十大好婆婆、好媳婦。
2017年,他第一個跨省與山東省萊蕪市官場村結對共建,建立海臍孝善銀行,推行孝善積分制。村民自覺參與“當好人,說好話,做好事”主題活動,講孝心、重孝道、樂奉獻在村內蔚然成風。2018年重陽節,海臍村與官場村共同舉辦孝老愛親文藝晚會,村民講孝善故事,為家中的老人洗腳,晚會別開生面,所有在場的觀眾都深受感動,深受教育。
2019年,他讓村干部帶頭,除了廢除傳統的吹手,村里通過紅白理事會約定幫辦人員不超10個人,每桌酒席飯菜不超200元,煙酒不超30元,吊孝不穿孝衣。破除陳規陋習,節儉養德,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不忘初心 身先典范守護真善美
2016年7月的一天,一艘漁船的船老大不慎落入在海州灣度假區附近海水中,眼見就要被海水吞沒,李加仕毫不猶疑地跳入海水中將船老大救起,自己差一點沒有上岸。妻子埋怨說,“你要是有什么長短,我和孩子怎么辦?”他坦然地說,“我當時只是想著救人,根本就沒考慮自己”。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義無反顧沖在疫情防控一線,深入村民家中有效規勸5起聚餐聚會事件;不顧個人安危多次深入武漢返鄉人員家中規勸引導,穩定隔離人員情緒;在全區率先設置防護物資回收點,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疫情防控海臍模式受到市、區相關領導的充分贊揚。
疫情無情人有情。他提出了“溫暖可以復制,愛心可以傳遞”的豪邁倡議,帶頭發動村民先后為湖北鄂州市孔關村和武漢硚口區長豐街園博南社區捐贈13.6萬元和6.8萬元,用行動書寫了一曲“‘海’帆湖北,‘臍’心救疫”的美德之歌。湖北省社科聯和孔關村先后寫來感謝信,真心點贊這一大愛和善舉。
李加仕用行動踐行著自己曾立下的錚錚誓言,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敬重與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