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民生c
圖為營兆花夫婦正在做飯。
【連網】 “外婆,我今天又‘光盤’啦!”從小到大,每次吃完飯時,8歲的小石頭總是和外婆說上這樣一句話。在得到外婆的肯定后,孩子開心地笑了起來。因為父母工作忙,外公外婆經常幫忙照顧小石頭。這些年,外婆營兆花一直是個勤儉節約的人,也特別注重對外孫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每頓飯都要做到“光盤”不浪費,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遵守這個約定。
昨日上午,筆者走進位于新浦街道龍苑社區的營兆花家時,她正和老伴劉德慶忙著做午飯,他們倆一個人淘米,一個人負責收集淘米水用來澆花,這樣的習慣他們已經堅持了多年。“淘米水澆花不僅節約水,而且對花兒也好,你看我家的花兒長得多好啊!”看著長得郁郁蔥蔥的盆栽,營兆花忍不住向筆者“炫耀”。
“大約五兩的牛肉與兩個西紅柿搭配,一小碗雞肉與半斤毛豆搭配……”臨近中午,營兆花像往常一樣開始將菜的分量搭配好,并交給老伴劉德慶掌勺。劉德慶的廚藝不錯,但因為對菜量的把握沒有營兆花精確,為了避免浪費,這些年,基本都是由營兆花買菜,并對分量進行嚴格把關。在營兆花的把控下,這些年,他們家幾乎沒有倒過剩菜剩飯。
父母的勤儉節約,也給女兒劉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35歲的劉營至今都記得,自己小時候因為浪費了一袋牛奶,惹得母親第一次動手打她。從那以后,母親還給劉營立下了一條家規:每浪費一次糧食,不僅要挨打,還要從壓歲錢里扣掉一元錢。因為母親的影響,劉營至今都不敢隨意浪費糧食。
劉營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因為工作忙,母親經常幫忙照顧孩子。她還記得在兒子小石頭剛剛學說話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平時,母親看到有人倒剩菜剩飯時,也經常借機培養小石頭不浪費的意識。因此,從記事起,小石頭就有吃飯要“光盤”的意識,每次吃飯一粒米都不留下。他不僅自己做得好,還經常當小小監督員,監督爸爸媽媽也要做到“光盤”。
“我們在節約糧食方面立了很多家規,每個人必須要遵守。”營兆花說,家庭成員在家吃飯一定要做到“光盤”;去飯店就餐時,他們家也規定每個人只能點一道分量小一點的菜,如果最后剩菜了,是誰點的菜誰就要負責吃掉。因為有這樣一個約定,每個人在點菜時都會斟酌再三,以免浪費。
“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浪費糧食。”營兆花說,她和愛人組建家庭后,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并不富裕。如今,他們每個月的退休金加起來已經有一萬多元。他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要好好珍惜,做到不浪費,希望孩子們也能將這樣的好家規、好習慣堅持下去。(□ 徐譽寧 王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