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 <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fieldset id="m6qy2"><menu id="m6qy2"></menu></fieldset>
    <strike id="m6qy2"></strike>
  • <fieldset id="m6qy2"></fieldset>
  • logo

    從蘇北“糧荒”到全國“糧倉” 產業化道路做強農業大市

    【連網】  (記 者 何 玢 通訊員 何寧秀)《國家扶持的商品糧棉大縣名單已確定 東海 贛榆 灌云榜上有名》,1994年7月20日,《連云港日報》在頭版刊登的這條新聞,讓全港城人振奮不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港城大地,港城人民高舉改革發展旗幟,自上而下推進農業生產。天時、地利、人和,多種利好政策疊加,我市農業生產發展勢頭迅猛,二十世紀90年代已經成為聞名全國的“糧倉”。而1996年,全國首支農業概念股如意的發行,加速了港城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各類農業型企業在港城大地生根發芽,外商投資農業企業接連落戶港城,農業經濟成為港城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糧荒”變糧倉

    港城成為全國糧棉大市

    1982年3月,東海縣白塔埠馬小埠村在全市率先開展土地承包試點。該試點成功后,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在全市全面推行,極大地激發了港城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時任市農業局副局長的潘啟民,對于那時田間地頭熱火朝天勞作情景記憶深刻。

    “改革開放后,我市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業種植技術有了一定基礎,港城的農業生產達到高峰期。”潘啟民記得,二十世紀90年代的港城農村地區,農業水利建設步伐加快、農機裝備水平提升,旱澇保收農田增加,平均每戶農民家里都有手扶拖拉機。為了推進農業生產,全市領導每到種植和收獲的季節,就會自上而下召開推進會,每個縣、鄉、村都有一支完善的技術推廣隊伍。“農忙”時節,這些農技專家就會奔波在農村基層,手把手指導農民先進的種植技術。那時港城鄉村流行這樣一句話,“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科學種田多打糧”,政策、科技、投入,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組團來襲之下,港城的農業、農村、農民的面貌為之一新,糧食生產及現代農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1990年,連云港市糧食總產量(不含灌南)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達到201.74萬噸。其中,小麥畝產300多公斤,水稻畝產400公斤,人均糧食過千斤,遠遠高于全國人均600多斤的數字。在國家表彰的糧食先進單位中,連云港市及所轄贛榆、東海、灌云三縣均榜上有名,為全國地市級城市中唯一滿員登榜的城市。1992年11月4日,東海縣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商品糧生產先進縣”稱號。連云港也從“糧荒”變為“糧倉”,實現了“北糧南調”。

    在糧食生產大幅提升的同時,棉花生產也得到了顯著發展。那時候灌云縣的棉花聲名遠播,不僅產量遙遙領先,質量也得到行業內認可。1994年,東海縣、贛榆縣被選定為商品糧大縣,灌云縣被選定為商品棉大縣。2001年9月15日,連云港市首次承擔的國家重大農業科技攻關項目———棉花“150”通過專家驗收,棉花畝產由75公斤提高到150公斤。

    誕生首支農業概念股

    “如意之路”影響深遠

    港城農業生產逐步多樣化,催生了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誕生,連云港如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企業。上世紀90年代,它的風頭一時無二,時任如意公司總裁助理的徐國慶,還能清晰地記得如意集團那段光輝歲月。

    1994年6月27日,連云港市第一個面向國際市場的創匯農業龍頭企業———如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要生產各類蔬菜的保鮮、冷凍、脫水、罐頭等系列加工成品,開發生產各類蔬菜加工品種逾100種。由于適銷對路、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成立沒多久,銷售收入就已過億,達到全市第一,在農產品速凍、保鮮領域,儼然成為全國同行業的佼佼者。

    隨著業績的不斷提升,如意集團的商業版圖也越來越大,先后兼并了第二毛巾廠,托管了連云港市罐頭廠。1996年,集團董事長侍守江提出了“農業產業化”概念,即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俗來說就是以集團為主導,以農產品加工、運銷為龍頭,圍繞產品的生產、銷售、與生產基地和農戶實現有機聯合,進行一體化經營。這一路子的提出,得到了省領導的認可,并將此命名為“如意之路”,而這也成為影響港城農業型企業至今的發展模式。

    為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集團董事長侍守江決定通過上市籌集資金,就這樣,如意集團開啟了上市之路。1996年10月和11月,如意集團先后在《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上刊登了《招股說明書概要》,同年11月28日,連云港如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在《連云港日報》11月28日頭版占據重要位置。股票代碼為000626,這也是我國首個農業概念股。上市后的如意集團,根據農業產業化的路子,先后在安徽、山東、河南、甘肅等省,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產品銷售遍布全國。

    隨著同類企業的崛起,市場環境的變化,如意的“擴張”之路開始放緩腳步。而一大批從如意集團走出去的老員工開啟了創業之路,港城大地上各類農業型企業百花齊放,追尋它們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他們都沿用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如意集團農業產業化模式,在港城農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遵循這樣的路徑,也更利于企業發展。”徐國慶后來創立了“江蘇匯祥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果蔬罐頭加工、生產,先后在東海青湖、桃林、雙店等地設立生產基地。

    農業走出去步伐穩健

    龍頭企業數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40年來,連云港的農業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江蘇省第一家日資農業企業、第一家韓資農業企業,于上世紀80年代相繼落戶連云港;截至2017年,全市外商投資農業企業達到96家,農業利用外資投資總額17.0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75億美元,益海糧油、羅蓋特等一批外資企業迅速崛起。農業走出去實現新突破,全市農產品出口5.4億美元,15家企業出口超千萬元。出口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已建成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3個、省級出口示范區5個、示范基地19個,數量居江蘇省第一。

    如意集團的成立與發展,加快了港城的農業產業化進程,推動農業企業轉型升級,港城龍頭企業從零星幾家增加到如今的280多家。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全市共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9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30家,總數排名全省第7位,2017年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480億元。

    改革開放40年,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也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市農委產業處處長胡樣英介紹,為了進一步發揮農業型企業對我市經濟的帶動作用,我市將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倍增計劃,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新設備、采用新工藝和新技術,重點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代工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到2020年,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較“十二五”末實現翻番,達到400家。同時,加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構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相關新聞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沈樵|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99在线视频精品费观看视|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