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隨著連云港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快步推進,駐區企業及職工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項目建設高峰時,新區產業職工及施工人員達6萬人以上,產業職工群體無疑是徐圩新區開發建設進程中的“主力軍”。為充分調動產業職工黨史學習熱情,徐圩新區緊密結合黨史學習要求及產業職工自身特點,依托“徐圩青年說”等載體平臺,為產業職工定制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積極引導產業職工群體“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方式創“新”,讓黨史學習更“活”
“大家對黨史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但目前項目建設處在關鍵期,時間緊、任務重,平時工作特別忙,很難抽出時間來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一位駐區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說出了企業黨史學習的“工學矛盾”難題。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在產業職工中走深走實、取得實效,徐圩新區靶向發力,分層分類為產業職工群體量身定制黨史學習方案,采取“線下活動周+線上學習包”的模式,確保產業職工黨史學習全覆蓋。
在駐區產業職工集中居住的工業鄰里中心設立“徐圩青年說”活動站,每天晚上6:30-9:00產業職工休息的時間段,以黨史學習教育周的形式開展黨史知識競答、黨史情景演繹、紅色電影課、讀書分享沙龍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產業職工可根據需求報名參加,以小批量、多頻次的黨史學習精品活動,帶領產業職工深入理解黨史學習的重大意義。組建多個黨史學習興趣小組,充分發揮產業職工黨員的先鋒作用,常態化帶動廣大產業職工進行自主分享式學習。線上依托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定期為廣大產業職工推送內容詳實有趣的黨史學習資料包,輔助產業職工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同時在辦公大樓、生活廣場、公交站臺等人流密集區域,制作黨史學習二維碼,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學黨史。
體味真“心”,讓黨史學習更“深”
黨的百年歷史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為更好的幫助產業職工在黨史學習的過程中入情入境、入腦入心,徐圩新區整合利用各類紅色資源,通過情境還原、實境體驗等形式帶領產業職工真情實感回顧黨的初心使命。精心策劃“黨史足跡”沙盤模擬、“百年黨史”情境演繹、“畫”說紅色故事等各類主題活動,通過設計巧妙、緊張刺激的時空場景還原,引領產業職工群體深思細悟革命偉人們在歷史高光時刻做出艱難抉擇時的為國為民情懷,激發出接續奮斗、開拓創新的昂揚精神。
利用周末時間,聯合各駐區企業開展黨史學習實境課堂,分批次組織產業職工赴孟良崮、抗日山、市革命紀念館、區史館等周邊紅色教育基地,身臨其境感受黨的光輝足跡,進一步錘煉黨性修養、筑牢黨性根基。舉辦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心里有話對黨說”作品征集等活動,鼓勵廣大產業職工結合自身工作生活實際,講述出自己心目中對黨的紅色感悟,組織“徐圩之星”先進人物評選、“釘釘子故事”典型事跡征集等活動,廣泛挖掘在新區產業職工身邊的優秀模范事跡,形成爭做新時代黨員先鋒的濃厚氛圍。
深入“實”踐,讓黨史學習更“牢”
學在深處,干在實處,為把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學習成果凝聚成為實干擔當的不竭動力,除了量身定制的學習內容,徐圩新區還為產業職工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深入研究新區企業發展需求和居民生活訴求的基礎上,徐圩新區制定了45項黨史學習教育志愿服務清單,排定活動內容時間表,并通過各類平臺向產業職工群體發布,以每月5場志愿服務活動的頻次,組織產業職工深入街道、村社、校園等地,結合自身所長,開展政策宣講、義務搬家、困難幫扶等專項行動。“參加黨史學習志愿服務,既為轄區百姓解決了生活難題,也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和融入我們工作生活的這片土地,十分有意義”由產業職工組成比鄰星志愿服務隊隊員們這樣說道。
此外,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新區還積極推動駐區企業與轄區村社開展結對共建幫扶行動,在人員、技術、資金等多個方面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助力,通過黨史學習把踐行綠色石化的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充分與百姓共享開發建設成果。
轉化成“效”,讓黨史學習更“精”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為帶領駐區企業及產業職工學習好、總結好黨的歷史,傳承好、發揚好黨的成功經驗,從黨史學習教育中凝聚構建“大美徐圩”新境界不竭動力,徐圩新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大力推動“黨建+產業”“黨建+項目”等黨建品牌引領工程。
通過組織機關單位和區屬國有企業黨組織與6家駐區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聯學”,策劃“產業聯動聚合力,攜手共建促發展”系列活動,共建企業“黨建展廳”學習陣地,設計貼近新區黨員事跡的黨史作品,充分利用黨史文化走廊等線下資源培養黨史講解員和黨課教員,定期組織黨史學習研討會,構建黨史聯學新模式。選派13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下沉掛鉤聯系單位開展“幫學”活動,積極出謀劃策,幫助企業妥善處理好黨史學習與生產業務的關系。在石化產業基地生活服務區等地形成以屬地黨組織為核心、集轄區各類單位資源的“1+N”多方聯動機制,為外來務工群體進行“送學”,組織黨史學習主題黨日,提供法律政策咨詢援助,協調化解勞動爭議糾紛,關心關愛生活實際需求,確保產業推進到哪里,組織就跟進到哪里,讓黨旗在項目一線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