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 <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fieldset id="m6qy2"><menu id="m6qy2"></menu></fieldset>
    <strike id="m6qy2"></strike>
  • <fieldset id="m6qy2"></fieldset>
  • logo

    帶領群眾一起奔小康,我感到很幸福

    【連網】□ 侍敏 張曼

    17歲參加革命,并在私塾先生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后,她時刻緊跟黨的步伐;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她帶領婦女救護隊,在槍林彈雨中搶救傷員;解放后,她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任勞任怨……

    往事已經遙遠,但那份對黨忠貞的信念,卻依舊扎根在心中。如今,看著身邊發生的可喜變化,這位歷經百年風霜洗禮的老黨員董澗鳳,禁不住感慨:一心一意跟黨走,帶領百姓奔小康,我感到很幸福!

    認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冬末的午后,陽光溫暖而明媚,湛藍的天空讓人心情舒暢。在灌云縣小伊鎮商業步行街兩側,許多商戶坐在自家店鋪門口的板凳上,愜意地享受著陽光帶來的舒適,間或有顧客上前,他們便起身熱情招呼著。

    “天祥大藥房”就在這條步行街的中段位置,我們到的時候,103歲的老黨員董澗鳳已經吃過午飯,她坐在大藥房門前,悠閑地打量著門外川流不息的人群。老人的滿頭白發被一頂紫紅色線帽隱藏起來,只有鬢角的幾縷銀絲露了出來。見有人來,老人便露出孩童般開心的笑容。

    “畢竟年齡大了,思維不太有條理,耳朵也有點背,不過對于年輕時的抗戰經歷,她還能講出很多呢。”老人的兒子吳強,正是這間大藥房的老板,為了更好地照顧高齡的母親,多年前,他將居住在灌云縣城的母親接到了身邊。

    我們緊挨著老人坐下,用盡可能大的聲音,和老人聊了起來。

    這位17歲就參加革命,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人告訴我們:“我的這輩子經歷,就是跟黨走、聽黨話。我的6個兄弟姐妹,還有許多晚輩也都加入了共產黨,因為大家認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為了國與家 離開孩子上前線

    1919年9月出生的董澗鳳,老家在灌云縣龍苴鎮,她經歷了新中國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全過程。已經百歲高齡的她,談起以往的革命歲月,立刻神采奕奕起來。

    “那一年,我的兒子才4個月大,我把他托付給公婆,我要和大家一起去打‘鬼子’。沒想到,趕走了日寇不久,又參加了解放戰爭,這一走,就是8年。”作為婦女救護隊隊長的董澗鳳,經常帶著隊員們沖在戰斗的最前沿。

    “1947年,孟良崮戰役打響了,那一場仗打了3天3夜,山上山下,尸橫遍野。我帶領13人的火線搶救隊,奔波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突然,我感覺左腿一痛,當時我忙著搶救傷員沒顧得上查看,事后才發現,一顆子彈從我左腿膝蓋處穿至小腿肚……”后來,董澗鳳在戰地醫院住了整整18天,而受傷的那個位置,至今仍隱隱作痛。

    說到以往的崢嶸歲月,老人很感慨。“很多人說我在戰場上太拼了,可那個時候,我連家都沒有了,再不拼,國家就沒有了。”

    董澗鳳17歲讀私塾,后來和丈夫吳紹九一起入黨。那時,私塾里有兩位先生,不僅教他們讀書認字,還教他們如何做人、做好人。“先生說,眾人說你好,你才是真的好。”熱情好學的董澗鳳,經常在沒人的時候,偷偷問先生:“哪些是好人?”先生告訴她:“幫助窮人翻身的共產黨就是好人。”董澗鳳于是說:“那我也要做好人……”

    就這樣,先生成了董澗鳳的入黨介紹人。后來她才知道,那位私塾先生是共產黨員,他之前在海州師范教書,后來暴露了身份才轉移到灌云開辦私塾,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以前聽父親說過,當時共產黨發展黨員都是秘密的,就連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說。”吳強告訴我們,入黨后,父親就跟隨祖父以教書為名做地下工作,暴露身份后在敵后打游擊,而母親等一批黨員干部則撤退到山東革命根據地,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才公開身份。

    由于在戰場上經歷過太多的生死,董澗鳳老人現在每晚都要端坐在電視機前看抗戰片,每每看到“鬼子”被打得落花流水時,她總會忍不住拍手叫好。

    兩度“當官” 只為群眾做實事

    新中國建立后,董澗鳳回到老家灌云縣龍苴鎮,并任竹墩村婦救會會長、農會會長等職務。

    “那個時候,剛剛經歷過十幾年戰爭的新中國,非常貧窮,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董澗鳳說:“我們竹墩村下面還有7個自然村,作為領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群眾過上溫飽的生活。”為此,不論是干農活還是做河工,她都是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身材瘦小的她甚至不輸成年男子。

    因為一心一意為群眾考慮、為群眾做事,董澗鳳深得當地老百姓的尊重和愛戴,還被當地老百姓稱為“賽過穆桂英”。

    不久,董澗鳳隨著丈夫調到了江蘇省國營五圖河農場。但丈夫吳紹九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45歲便病退回家,董澗鳳也一直緊緊跟隨。1966年,組織上考慮到夫妻倆的住房困難,替他們在老家竹墩村蓋了四間瓦房,解決他們返鄉后的后顧之憂。

    得知“賽過穆桂英”的董澗鳳回來了,當地百姓都很激動,應群眾的強烈要求,龍苴鎮領導恢復了董澗鳳原來擔任的職務,讓她繼續為群眾服務。

    “母親干了一輩子革命,沒有掙下什么財產,但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踏實苦干、永遠都為別人考慮。”吳強告訴我們,2000年,縣民政局領導了解到董澗鳳老人為了給患精神病的三兒子治療,用盡了家中積蓄并背負了大筆外債,甚至要借居在兒子家里時,決定給她蓋兩間房“扶貧”,結果被老人拒絕了。她說,“我每個月還有500元的干部遺孀補助,我要把這些幫助,讓給比我更需要的人。”

    帶著大家奔小康 日新月異變化大

    時間如白駒過隙,幾十年的歲月轉眼即過。如今,已經103歲的董澗鳳住在四兒子吳強寬敞明亮的樓房里,偶爾回憶起往昔經歷,感慨萬千。

    “我還是那句話,跟黨走、聽黨話,有黨的一天才有我的一天。”老人說,“你們看,我們以前吃野菜、住草房,現在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好、穿好、住得好,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挺滋潤。”

    當然,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都離不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董澗鳳老人告訴我們,自己和丈夫加入共產黨,家里長輩知情后說,你們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我們都聽說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如今,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讓董澗鳳欣慰不已。以前的小伊鎮主要依靠種植淺水藕,大家的收入不高,而現在的小伊鎮,不僅環境美了、道路寬了、房子高了、百姓富了,國家還正在這里新建一座國際機場。將來,鎮里不僅能發展相關的空港產業,居民們也可以享受到市政設施和交通方面的便利,以及新的就業機會和致富機遇。在家門口就能乘飛機,在過去,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董澗鳳老人的心中,這些可喜而又巨大的變化,都來自于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因為黨的好政策,大家才能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她鄭重其事地說:“身為共產黨員,能帶領大家走上奔赴小康的路,我感到很幸福!”

    相關新聞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 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99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日韩aa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