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停車困難、道路破損、小區整體綠化退化等問題十分突出。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新修補的路面干凈平整,老人小孩在新增添的健身廣場上鍛煉……”走進建于1995年的紫云公寓,對于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居民們臉上滿是喜悅。
民生連著民心,基層關乎根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的雙重壓力,海州區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按照“總量壓減、優化結構、有保有壓”的總體思路,從嚴從緊安排項目支出預算,嚴格落實預算追加事項,進一步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壓減一般性和非急需支出1.3億元,壓減率達22.6%。而這些從“牙縫里擠出來”的資金,花在群眾“最期盼”“最迫切”的地方,不斷推進八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十大農貿市場整治、百條便民道路修繕……去年,該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4億元,其中公共服務支出同比增長42.7%,以政府過“緊日子”換來了企業和百姓的“好日子”。
減稅降費:助力企業“提速快跑”
海州區通過線下點對點、線上面對面方式加大減稅降費宣傳力度,跟蹤開展政策落實專項檢查,頂格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等各項政策,惠及企業近萬戶,全年減稅降費4億元。率先出臺“福企惠民9條”等惠企扶持政策,統籌資金3300萬元,助力正大天晴、飛雁毛毯等13家企業應對疫情,提升復工復產效能;全年兌現企業科技創新、商務和服務業發展、引進高端人才等各類產業政策補助資金1.6億元,撥付705萬元支持普惠金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為43家企業爭取“蘇科貸”1.27億元;推出“政銀擔”模式,為116家農業經營主體爭取貸款1.2億元,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和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保障民生:支出同比增長42.7%
強化疫情防控資金保障,開通資金撥付、物資采購綠色通道,統籌安排疫情防控經費8000余萬元,保障防疫物資購置和核酸實驗室建設。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撥付9.7億元落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投入1.3億元,支持新壩中心小學等6所學校改擴建,新增學位4000個;支出1.6億元,推進海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等;撥付5億元,全面推動鎮村污水治理、城區雨污分流等基礎設施改造;投入4.9億元,實施桃花澗景區提檔升級、文化場館建設等工程;統籌安排8億元,整治提升老舊小區214個,支持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投入棚改專項債券3億元,加快棚改地塊征收工作,著力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加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年“三農”累計投入5.6億元,用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扶貧攻堅等領域,精心打造浦南江浦二期、太平三期等新型農村社區項目,完成5家農村敬老院改造,368家大中型餐飲和162家學校實現“明廚亮灶”。
開源節流: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嚴格預算執行管理,推動中央直達資金落地見效,建立從預算安排到資金撥付使用的全流程監控機制,實現全程可追溯,直達資金支出進度達72.7%。績效管理持續“增量擴面”,推進區級48家部門項目績效目標編報全覆蓋,強化重點項目績效評價,選取社會關注度高的12個項目開展績效評價,資金規模3.1億元;優化債券投向結構,全年爭取政府債券12.7億元,充分發揮債券資金對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重要作用;完成全區167家預算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改革工作,推行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項目評審實行三級審核,全年評審項目金額15億元,核減率達10%。
“抓民生就是抓發展”。海州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如是說。據介紹,2021年海州區將繼續堅持生態環境優先、民生民計優先、公益事業優先,把海州區打造成真正的幸福之城、和諧之城,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王一平 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