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孫國文
蔚藍的海洋美麗神秘,姚堯愿意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探秘海洋的偉大事業中;海工裝備是國家的大國重器,姚堯不辭辛苦愿意為這樣的偉大工程奮斗終生;科學的世界廣袤無垠,姚堯卻用辛勤的腳步丈量這樣世界……
萬綠叢中的那點“紅”
2001年,剛剛17歲的姚堯第一次踏入西北工業大學,質樸簡約的學校建筑讓她印象深刻。那時候,自動化成為很多理科學生首選的專業,姚堯的家人也為聰慧的她選擇了這個專業。
剛剛踏進學校的姚堯對于大學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拿著西北大學航海自動化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姚堯找到了自己的班級。進門一看,男生幾乎占據了班級一大半。姚堯回憶說:“那時候我們專業的男女比例是7:1,有的班甚至是‘光棍班’,一個女生都沒有。”
在那一刻,姚堯深深地感到自己進入到了一個男性占主導的專業里。雖然如此,姚堯卻并不感到寂寞,因為知識的大門已經對她打開。她將在這里為自己的航海夢而奮斗。在學校期間,姚堯聽得最多的就是關于校友的故事。這些前輩刻苦學習,精湛治學的事跡讓她深深感動,她也立志像他們一樣刻苦學習,報效祖國。姚堯回憶道:“在西北工業大學最大的感受就是我選擇了一份我喜愛的專業。雖然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專業,但在學習期間,我被這里的學習氛圍感染了,導師、師兄、師姐大多數都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他們的科研態度和科學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因此博士畢業后,依然選擇這個專業作為畢生的追求。”
攻克關鍵領域難題
在姚堯的辦公室,筆者看到了一堆密封的泡面。姚堯看到筆者疑惑的眼神,不太好意思地說,這都是加班用的。
加班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痛苦的經歷,然而對于姚堯而言是工作的常態。因為有時候一忙起來,不要說吃飯了,就是喝水也需要“搶”出來時間。姚堯說,工作哪有做得完,能趕就盡快趕。
這種工作作風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的融入姚堯工作時間表里。
姚堯從事的是海工裝備的研發和制造,技術難度大,業務單位多,是典型的協作式研發工作。有時候為了搶進度,姚堯幾乎需要放棄所有的休假和個人時間。
那一年,姚堯做了母親。當大多數人都以為姚堯正在家里坐月子時,她所在的小組成員發現她竟然出現在工作現場。大家勸她回去修養身體,姚堯卻說:“哪有那個時間,趕快進入工作狀態。”在姚堯的時間表里,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海工裝備的研發,奉獻給了祖國的海洋事業,而留給自己的時間卻很少很少。姚堯說:“我不能因為自己耽誤研發,因為我在為祖國的海洋夢奮斗著。”
作為項目負責人,姚堯所在的團隊取得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并進行了成功示范應用,其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與市場壟斷,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同時,姚堯所在的項目組還連續獲得了多個國家專項支持,得到了國內市場用戶和行業專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贊譽。
帶兒子出差加班
“姚堯,又帶著兒子來加班啊!”下班時間,同事走過姚堯的辦公室,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辦公桌前忙碌起來。
“嗯,今天沒人帶,我就帶著他來寫作業。”姚堯說。
這個小男孩是姚堯的兒子,上小學二年級。而在他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曾經跟著媽媽出差。那一年,姚堯所在的項目組接下了一個重大項目攻關任務。為了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姚堯帶著不滿周歲的孩子連續3次到北京出差。年幼的孩子受不了長途旅行的顛簸有些鬧人,姚堯一邊安撫孩子,一邊還要投入緊張的工作。有人勸她在家辦公,姚堯卻說:“我是項目負責人,我不去誰去?”
那時候,姚堯的兒子被同事們笑稱是“最小的出差員工”。然而個中辛苦只有姚堯和孩子最清楚。姚堯說:“從不會走路的孩童到會背古詩的幼兒園小朋友,現在已經是能寫得一手好字的小學生,兒子沒有因我的照顧不周而變成差孩子,我很欣慰。”
而在兒子看來,媽媽這個榜樣的力量讓他很驕傲。他說:“看著媽媽那么努力學習和工作,自己也感到不能落后。”
“姚主任,你看這個項目的技術參數好像有點問題。”話正聊到這里,姚堯團隊的成員又來找她了。姚堯停下話茬,急忙將數據拿過去看起來。她仔細詢問了這個技術問題的細節,并精準地指出了問題關鍵。姚堯的小組成員評價姚堯,她不但以身作則,以飽滿的工作狀態和奉獻精神帶動和激發團隊中成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多次組織團隊交流,項目成員之間形成工作上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生活上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的團隊作風,極大提高了海工裝備研究室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天已經黑了下來,姚堯的辦公室依舊亮著燈,她還在為國家的海洋事業而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