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由上海乳業公司投資2億元的明峰牧業項目開工建設;與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立長期穩定、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開展“對接服務上海招商周”活動,共簽約項目27個,總投資達54.77億元……連日來,滬上轉移產業、先進制造業及平臺要素紛紛“花落”濱海縣域,濱海北上海“飛地經濟”示范區建設濃墨重彩,成果豐碩,成為新時代鹽城北上海“飛地經濟”示范區建設中的當然主角,同時萃取經濟發展“含金度”,助力轉型,加速高質量征程。
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接軌上海,要通過學習上海,服務上海,聯通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而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城市能級,努力把鹽城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范區和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游康養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濱海作為鹽城重要的現代工業基地,與上海地緣相近,經濟相融,人文相親。近年來,濱海縣深入踐行“兩海兩綠”路徑,聚焦“一區三基地”定位,主動承接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外溢和龍頭擴散效應,不斷深化與上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學習交流與互補合作,圍繞產業、平臺、要素、機制主動接軌、精準接軌、有效接軌,全面提升接軌上海契合度,融接上海風生水起。
借力上海,產業先行。為謀求接軌上海更高的貼合度和精準度,該縣出臺《全面對接上海促進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根據上海生產力布局,重點強化與滬上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旅游等新特產業的對接,緊扣縣域資源優勢和產業定位展開招商攻勢,實現“量體裁衣”。濱海先后在上海及周邊地區舉辦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各類招商活動60余次,簽約項目319個,總投資272億元,其中今年以來新簽約上海項目41個,新開工上海項目26個。
升級“接軌上海”戰略,強化有效戰術實施。濱海持續加大駐滬招商、掛職招商、定向招商力度,每兩月組織一次集中開工,聚焦引進一批在滬的世界500強、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央企的總部、生產基地、研發基地等落戶濱海,提升產業結構和層次,確保年內組織上海專題招商活動20次以上,月月有1至2次產業招商,落戶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
加速推進北上海“飛地經濟”示范區建設。濱海圍繞“2+2+3”現代產業體系,以濱海港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工業園為載體,積極承接上海優質產業項目轉移。今年,濱海在工業園北區又專門辟出土地1000畝,作為首期啟動區,合作共建產業轉移園區。圍繞服務寶武鹽城精品鋼基地等重大項目,高標準規劃建設臨港配套產業園、濱滬高端裝備產業園、濱鋼未來城、月亮灣度假城等“兩園兩城”,著力將濱海港打造成上海港北翼物流集散中心、沿海中心樞紐重要出海通道。
積極打造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研發在上海、生產在濱海”,這是濱海接軌上海的一個亮點。目前,該縣30多家企業與上海企業、院所高校達成產品研發、生產、營銷等長期合作協議,有力實現科創成果轉移轉化,提升科技產品研發生產能力。濱海還加大與上海在政產學研、科技人才、公共服務等互聯互融,確保全年新增結對園區、鎮、街道等合作平臺10家以上,引進教育、醫療、科技等合作機構10個以上。同時依托電子信息智慧園、醫藥產業園、高科技企業加速器等產業載體,探索“飛地研發中心”建設。
強勢推進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上海生態旅游康養基地建設,大手筆發揮富民增收效應。濱海大力開展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行動,聚力推進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擴充濱海對接上海農產品直銷窗口,舉辦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加強與上海超市、電商平臺合作,充盈上海市民“菜籃子”,鼓起濱海農民“錢袋子”。開展生態旅游康養基地建設行動,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培育田園體驗、鄉村度假、餐飲美食、健康養生等新興業態,主動融入上海旅游圈,做足“知青游”文章,讓更多上海游客感受濱海農耕文化、鄉土風俗、發展新貌,做實濱海生態休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