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交匯點訊 為扎實推進江蘇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江蘇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鞏固“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成果基礎上,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以更好更快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以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為主要對象(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以2020年為時間節點明確了工作目標。2019年上半年,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省和設區市初步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數據平臺;到2019年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2020年底前,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基本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其中,100個工作日的審批總時限包括行政審批、備案和依法由審批部門組織、委托或購買服務的技術審查和中介服務,以及市政公用服務報裝等辦理時間。
方案從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等方面指出了重點工作任務。
統一審批流程。江蘇將全面梳理審批事項,按照取消事項、保留但減少審批前置條件或者簡化申請材料的分類處理原則,精簡審批事項;明確下放或者委托下級機關審批的事項,下放審批權限;合并審批事項,對于能夠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方式替代的審批事項,調整為部門間內部協作事項;調整審批時序,將地震安全性評價調整到工程設計前完成等等;規范審批事項,明確各審批事項的適用范圍和前置條件,并實行動態管理;合理劃分審批階段,按照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的基本要求,每個審批階段確定一家牽頭部門,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分類制定審批流程;實行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推行數字化聯合審圖,將消防、人防、技防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實行規劃、土地、消防、人防、抗震設防要求、檔案等事項限時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等等。
統一信息數據平臺。江蘇將建立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并與國家和各設區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審批數據實時共享。
2019年底前,全省將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江蘇政務服務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相關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
統一審批管理體系。
“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江蘇將構建“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形成管控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和管控規則明晰的空間規劃圖。
“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江蘇將整合所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和市政公用單位分散設立的相關服務窗口,在政務大廳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建立完善“前臺受理、后臺審核”機制,通過最大限度的并聯,對后臺進行實質性整合,真正實現綜合服務窗口統一收件、出件,“一個窗口”提供服務和管理。
“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每個審批階段申請人只需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實現“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作模式。并主動為申請人提供項目需要審批的事項清單。
“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今年二季度,江蘇基本建立涵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四個階段的牽頭部門負責制、協調機制、督查制度、“多規合一”協同規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運行規則以及事中事后監管等配套制度,確保審批各階段、各環節無縫銜接。
統一監管方式。以工程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等為監管主要內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江蘇將建立并實施紅黑名單制度,對失信企業和從業人員進行嚴格監管。并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互聯互通,全面公開企業和從業人員違法違規、不履行承諾的失信行為,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
江蘇還將推動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全部入駐政務服務大廳,實施統一規范管理,為建設單位提供“一站式”服務。并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建立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實現對工程建設項目涉及的中介服務行為的全過程監管。
交匯點記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