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紫金山實驗室對外開通全球首個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
黑客再斗“摩托狗” “人機”大戰第二季
今日看點 去年50余萬次攻擊未能得手,今年29支頂級黑客團隊“不服再戰”
南報網記者 馮芃攝
南報網訊 (通訊員 王強 記者 張希)第三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今日開幕,位于江寧開發區無線谷的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里,一場全球矚目的“人—機”大戰蓄勢待發:國內外29支頂級黑客團隊在賽場高懸戰旗,將對外號“摩托狗”的網絡空間擬態防御設備與系統發起進攻。隨著這場大戰的開啟,實驗室將正式對外開通全球首個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彰顯我國科學家對擬態防御這一中國獨創理論的開放、自信的態度。
作為大賽的承辦方之一,賽寧網安公司賽事運營總監王旭說:“‘強網’擬態防御國際精英挑戰賽是國內規格最高的黑客大賽。去年邀請到國內外22支頂尖戰隊參賽,今年擴大到29支,包括10支國際頂級強隊,堪稱全明星陣容。”
和傳統黑客大賽不同,過去黑客大賽多為黑客隊伍之間互相PK,而這場大賽是將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設備作為黑客的“靶機”,高度模擬網絡實際環境。黑客們要對付的“網絡空間擬態防御系統”是個“狠腿子”。去年大賽中,黑客團隊在賽期內對其發起了50余萬次進攻,但無人挑戰成功,今年有不少黑客是“不服再戰”。
網絡空間擬態防御是什么樣的存在?據介紹,這是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創立的技術。擬態,本是生物學詞匯,大自然存在一種擬態章魚,它是海洋中的偽裝高手,可以任意改變顏色和形狀,偽裝成比目魚、海蛇等多種生物,完成自身防御。鄔院士從自然獲得靈感,創造了網絡空間安全擬態防御理論,即通過構建動態異構冗余架構,從源頭上將安全基因植根到網絡信息系統之中。
當前人們使用的查病毒、殺木馬、補漏洞等處理網絡安全的方式,是“亡羊補牢”的工作模式,網絡安全問題“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些不確定的威脅,讓大師們看不下去了。兵不厭詐,擬態防御就是把自己變得“不確定”,讓對手難以摸透和琢磨,提高勝算。
伴隨著大賽開啟,一個全球首個對外開放的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正式開通,擬態防御技術的安全性怎樣,打開大門接受全球檢驗。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科學家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指導思想,以及在網絡安全技術上的“底氣和信心”。
據悉,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去年8月揭牌,作為國家實驗室,其定位是瞄準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產業發展重大的瓶頸問題,攻關普通企業、普通研究單位、普通高校難以完成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