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速新聞記者 武蕾)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約宿遷發展的短板之一。在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的背景下,誰抓住科技創新就等于抓住了發展制高點,誰就能實現跨越發展。宿遷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推進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今年初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指出,必須牢固樹立“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的意識,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聚焦問題補短板,精準發力促提升,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
如今,3個多月過去了,各地科技創新工作到底進展如何?
“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省‘科技改革30條’、宿遷‘科技改革40條’,并計劃同步出臺《宿豫區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宿豫區政協副主席、科技局局長康建平說,宿豫區在強化政策引領的基礎上,還將加快推進載體建設,年內推動園區建成2個建筑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科技綜合體。
資料圖
放眼宿遷,不僅是宿豫區搶抓發展機遇,大干快上。面對新任務、新要求,沭陽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年產學研合作經費達到10萬元、30萬元、50萬元以上的,分別按照企業實際支付金額的40%、50%、60%給予獎勵。年初以來,該縣產學研合作空前活躍。
宿城區出臺《關于推進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實施細則》,對創新型企業培育、研發平臺建設、成果轉化等加大扶持力度。今年1—3月,該區組織企業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2項,同比增長20%。為了破解企業資金短缺難題,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大科技金融有效供給,充分發揮500萬元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作用,啟動運行“蘇科貸”,撬動1億元的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機也。全市各地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搶抓機遇、步調一致地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各類創新要素互生共助、聚合裂變。
資料圖
4月10日,省科技廳傳來好消息:“透明非晶共聚酯PETG的研究、產業化和應用”項目榮獲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這是江蘇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宿遷市南京工業大學新材料研究院合作的成果。
“宿遷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到了一個新高度,令人振奮。”作為項目負責人,宿遷市南京工業大學新材料研究院副教授江國棟認為,產學研合作,尤其是后發地區的產學研合作,各方的通力配合、長期的全方位合作更為重要。“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建成集‘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研發和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一體的綜合型創新基地,為宿遷產業轉型升級作出積極貢獻。”
毋庸諱言,推進科技創新工作,需要政府層面的引導和推動,更需要企業的自覺行動和主動作為。
昨日,在宿遷南鋼金鑫軋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批應用于海洋工程的高質量等級、高技術難度、高強度型的“三高”鋼材正有序走下生產線。作為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家軍用型鋼材供應商之一,南鋼金鑫的市場占有率和行業知名度在國內位列前三。“得益于政府部門提供貼心服務、知名高校院所提供技術支撐,公司已經從行業‘追隨者’變身為技術‘領跑者’。”該公司質量管理部部長侯振偉高興地說。
資料圖
成績鼓舞人心,更催人奮進。對宿遷來說,打通科技創新的“末梢阻塞”,推動激勵政策落地見效,仍需相關各方攜手合力。對此,企業有著自己的期盼。
“我們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8%—10%,可以說遠高于很多同類型企業。”江蘇奇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偉平介紹,近三年,該公司年產值均實現了約100%的增速。“企業研發投入的擴大,離不開政策的引導,我們希望在現有基礎上,能夠逐步提高企業研發費用獎勵比例,助力企業發展。”
宿遷中江種業有限公司曾多次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推廣獎,目前依托優質食味水稻品種,致力于“宿有千香”稻米產業振興。該公司總經理劉志勇認為,宿遷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科技創新。人才是創新的第一動力,希望能進一步加大對企業人才隊伍保障的力度,幫助企業吸引、留住更多農業科技人才。
“企業沒有科技支撐,走不長遠。想要走得長遠,離不開科技創新這個‘好幫手’。”江蘇迪邁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士芳說,如何讓有科技需求的企業與科技專家精準對接,仍需相關部門助力,搭建起溝通的平臺和橋梁。
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隨著創新主體加速培育、創新平臺快速崛起、創新環境不斷優化,深刻認識到自身短板和優勢的宿遷,正逐步補強短板,進一步放大優勢,努力追趕。繪好新時代的“宿遷畫卷”,科技創新將是一個重要的“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