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2018年1月,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第一個專門體現“綠色稅制”的綜合稅種,環保稅的生態意義和社會意義遠大于財政意義。一年來,市稅務局平穩實現了排污費“費改稅”并順利完成首年征收。截至1月底,南通共有3789戶納稅人辦理環保稅申報,累計減免環境保護稅4700萬元,累計享受減免192戶次。綠色稅制促進綠色發展的效應開始顯現,為推進南通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全新動力。
國家稅務總局如東縣稅務局稅務干部主動送政策進企業,對環保稅相關政策和減稅降費最新政策進行宣傳輔導。圖為稅務干部走進如東協鑫環保熱電有限公司,了解環保設備改造升級情況。 張建國 季桂榮
環境持續改善,綠色稅制成效初現
費改稅一年來,雙錢集團(江蘇)輪胎有限公司堅持可持續發展,不斷加大節能型、環保型產品的應用力度,持續投入資金實施環保治理項目,獲得了明顯的成效。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污染物的排放量與公司的生產設備有著緊密的聯系,先進環保設備的引入,不僅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應稅污染物的排放,在“源頭”上嚴格控制,降低公司的負擔。他說:“環保稅這個‘緊箍咒’下得好! 2018年初我們關停燃煤鍋爐,引入先進環保設備,成功對接大唐熱電蒸汽,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每月‘零排放’,每年能節約環保稅額150萬元左右呢。”
“環境好不好,老百姓最有發言權。”65歲的市民王紅英高興地說:“我每天早晨都會沿著濠河散步,感覺南通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
據了解2018年全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共同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借力環保稅開征,全力做到水氣聲渣四類污染物征收全覆蓋,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18年AQI達標率80.4%,比2017年提升了7.5個百分點,“優”等級天數101天,比2017年增加了20天。其中,市區PM2.5濃度全省最低,如東、啟東、海門空氣質量位列全省前3名,如皋、通州空氣質量均好于全省縣(市、區)平均水平。
國家稅務總局南通市港閘區稅務局稅務干部走訪轄區多家環保稅納稅人,宣傳環保稅政策,助力綠色發展。圖為稅務干部走訪南通中集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了解企業噪聲污染情況。 瞿曙光 顧毅
倒逼轉型升級,釋放稅收新紅利
環保稅法是我國第一部“綠色稅法”,其核心是“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從首年情況來看,環保稅開征形成了一定的倒逼作用,發揮了杠桿效應。不少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主動治污和節能減排,探索轉型升級,尋求發展方式的轉變。
如東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為生活垃圾發電企業,原來是如東縣的排污費大戶,每年繳納排污費高達上百萬元。環保稅實施后,按照規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排放應稅污染物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排放標準的,依法予以免征環境保護稅。公司2018年投入環保專項資金220萬元,對所有排放因子進行24小時跟蹤管理,做到了每個因子都能達標排放,甚至遠低于排放標準。由此,企業將可享受免征環保稅優惠政策。公司總工程師陳安果開心地表示:“環保稅政策太給力了,這‘交易’真劃算!”
同樣,如東協鑫環保熱電有限公司去年因排放大氣污染物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標準30%,享受環保稅減稅34萬元。公司財務部主任周建兵表示:“投入資金用于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不僅使排放量逐年降低,還提升了機組生產效率,降低耗煤量的同時增加供熱量,實現了節能減排、降本增效,還能享受到這么多稅收優惠,何樂而不為!”
江蘇大唐國際呂四港發電有限公司投入環保專項資金373萬元。該企業環保專工算了一筆賬:雖然看上去我們企業的前期投入大,但是按照目前環保稅優惠政策——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30%的,減按75%征收環保稅。按照這一環保稅減免稅收優惠,大唐國際可少繳約396.81萬元稅款,目前已收回環保治理投資成本。
環保稅優惠政策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動力,大唐國際作為一家大型燃煤發電企業,去年共繳納環保稅款1190萬元,是啟東環保稅納稅第一大戶。通過加大環保投入,從被動減排到主動環保,大唐已經享受到減稅“紅利”。如果繼續改進工藝,使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50%,排放污染物減少再加上減稅“紅利”,企業一年僅需繳納約400萬元的環保稅,降幅可達66.39%。
據悉,南通首推環保信用體系南通模式,建立環境“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試點建立網格化治污體系,正向激勵提高企業治污水平,存量企業治污減排力度加大,全年因減少排放等減收戶數達646戶,因低濃度排放等減免稅款達3600萬元。
國家稅務總局海安市稅務局組建稅收宣傳隊,赴企業實地開展環保稅政策宣講,積極踐行“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圖為稅務干部赴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宣傳環保稅新政。 嚴正
聚焦環保攻堅,多部門協同發力
2018年,市稅務局與財政、環保等多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稅收在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產業轉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形成了“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在全省首創“南通市環境保護稅協作共治平臺”,實現市級稅務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間涉稅信息的實時交換,以及常態化納稅人識別確認和復核工作需要。
目前環保稅正在從平穩開征期走向完善提升期,市稅務局表示將進一步強化征管、強化規范、強化共治、強化聯動,形成多部門多層級參與的網格化監管機制,聚焦信息共享、過程監管、后續復核、以稅資政四個環節,結合環保稅協作共治平臺優化升級,擴大信息共享范圍,確保管理鏈條無縫連接、運行順暢,全力配合好我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共同保護好南通的藍天碧水,貢獻財稅力量。
章兵 徐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