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天藍、水清、樹綠、花香,宿遷加快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 記者 鄭緒軍 攝
(記者 高云龍)“這里原來有家小板材廠,沒上治污設備,投產沒幾天就被關停了!”8月10日上午,家住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古楚街道徐圩居委會的蔡季同指著一個簡易工棚對記者說,有關部門把非工業區動力電用戶全部注銷,現在居民區周圍沒了“散亂污”現象,空氣都變得清新了。
古楚街道群眾感受到的環境變化,只是宿遷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環境質量、生活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日益成為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為回應群眾訴求,推動生態環境轉向高質量發展,宿遷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強調,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更大力度保護環境,厚實生態資源家底,打造生態經濟發展高地,加快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這一“綠色號令”的發出,迅速在宿遷各地掀起“綠色行動”。
宿遷泗洪縣大力推進“生態+綠色園區”模式,制定“鼓勵發展產業”和“禁止發展產業”兩張清單,激活發展“綠動力”。而在宿遷市湖濱新區,駱馬湖東岸整治工程、西岸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退漁還湖”工程,以及沿湖沿河生態廊道、三里濕地等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力促水生態系統完整。
作為環保工作的主管部門,宿遷市環保局根據市委工作部署,立足實際,快馬加鞭推進各項工作。該局局長臧廣甫表示,將嚴守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工作底線,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進一步推進企業深度治理,聘請第三方機構對企業實行逐一排查、“一企一策”治理;進一步抓好“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建立市縣鄉三級“散亂污”企業常態監管體系,多措并舉守好宿遷的藍天白云,當好群眾的“生態衛士”。
事實上,為厚實生態資源家底,宿遷歷來用最嚴格的標準狠抓生態治理,一系列快、準、硬的動作緊湊密集:強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深入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重點推進“一線一岸”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整治攻堅戰、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六項專項治理,完成推廣新能源汽車755輛等20項涵蓋治水、治氣、治土各方面的年度重點任務,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上下聯動,合力攻堅。以“一線一岸”環境綜合整治為例,不到三個月,一大批整治范圍內非法碼頭、違章建筑、船舶修造廠被清除,砂石堆場、垃圾基本被清運。河道暢通有序、臨岸生態宜人的景象得以顯現。
打造生態經濟發展高地,生態是底色,發展是根本,產業選擇是關鍵。篤信“生態為歸宿”的宿遷人,在破解難題中解放思想,加快推進增長與轉型、經濟與生態、建設與民生良性互動發展,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
為此,宿遷結合實際、放寬視野,瞄準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提升產業層次能級作為發力點,緊盯智能制造、大數據、先進半導體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新型顯示、增材制造、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先導型產業發展,全力加速產業轉型。
縱使雄關真如鐵,也要邁步從頭越。我們相信,堅持生態保護為基,產業發展為要,宿遷的生態優勢將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催生出生態福利。宿遷人的綠色之路,也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