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從2006年到2016年,從年年“5.18”到天天“5.18”,11年來,通過舉辦中國常州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常州建平臺、引人才、聚項目,堅定追尋著自己的創新夢,企業也在產學研的協同合作中成為創新主體,一批科研成果在常州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連褲襪,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用傳統緯編生產的連褲襪特別容易勾絲,在武進五洋紡機,這臺高端智能無縫服裝經編機織出的連褲襪,卻能因為先進的一次成型技術,可以讓時尚達人避免勾絲破洞的尷尬。
五洋紡機織造車間主任劉倩倩表示:“我們的優勢在于一次成型,紗線上機服裝就出來,出來就是一條襪子,從我們的腳尖,她是直接粘合線做好,襠部也是能夠直接完成。”
而且由于節約了后道縫紉拼接環節,使勞動效率也能大大提高,一條襪子做出來十分鐘都不到。五洋的這項技術緣于兩年前在5.18展洽會上與東華大學、常州大學的“邂逅”,牽手兩年多,高校的這項技術已在企業開花結果,今年初,這種全成型襪在歐洲米蘭首次參展后,還贏得了許多國外大客戶的青睞。
作為傳統紡織企業,五洋紡機屬于較早感受產學研魅力并積極參與的常州企業。企業與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所合作打造的業內首個數字工廠如今也已投入試生產,完全利用互聯網再造了企業的生產、管理和銷售流程,工廠內所有生產單元都有序排列,工人們只需操控電腦就能完成智能精編裝備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在這里,互聯網與傳統工業正加速融合。
五洋紡織是常州企業近年來執著創新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常州企業意識到,光靠自己的力量不夠,要想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掌握更多主動權,必須依靠產學研持續不斷地創新。 11年來,借助“518”平臺,常州匯聚起了政府、企業、資源、機制和環境五種創新力量,一批科研成果正在常州加速從實驗室走進市場。搶抓工業4.0機遇、對接“中國制造2025”,常州科教城與沈陽機床、上海聯縱智達三方打造全國首家i5智能工場;通過 “十百千”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常州涌現了天合光能、上上電纜、瑞聲科技等一批超百億元創新型領軍企業,孵化了亞瑪頓光伏玻璃、宏微科技、第六元素等30多家科技型上市企業。傳統產業“老樹生出新芽”,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芽長成大樹”,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不到五分之一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全市創造了30%的產值和40%的利稅。目前,常州創新型城市的綜合監測指標,已位居全國53個試點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