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徐黎一 陳晶晶
為摘掉貧困的帽子,她以火熱的赤子之心,一步一個腳印,把昔日的窮山溝、荒山坡變成了“花果山”、農民增收的“聚寶盆”,打造出生態富民的蘇北樣本。正是這樣一個生態富民的蘇北樣本,培育出全國單體種植規模最大、全國唯一一家藍莓全產業鏈新三板上市公司———江蘇沃田集團。在她的帶領下,黑林鎮建成全省最大的紅心獼猴桃基地、江蘇省節水灌溉示范區。2017年農業部水肥一體化現場會在黑林召開,“黑林經驗”在全國推廣。她就是省三八紅旗手、贛榆區黑林鎮黨委書記馬秀云。
苦苦探索,走出一條生態和發展共贏之路
2011年,黑林鎮有經濟薄弱村17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1%;共有低收入人口8751人,占總人口的20%;老百姓缺少致富門路,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區3000多元。面對殘酷的現實,剛上任的馬秀云心情沉重。
通過學習先進地區的寶貴經驗和細致的市場調研,“生態立鎮,富民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日漸清晰,依托北緯35度是世界公認的最佳水果生產帶的地理區位優勢,以全區特色水果產業園區建設為契機,打造“果香黑林”品牌,通過產業化運作挖掘生態價值,探索一種雙贏的發展模式。
(馬秀云與果農在查看獼猴桃品質)
無可替代的地理區位優勢和配套的農業基礎設施,市場嗅覺靈敏的工商資本紛紛前來搶灘:西石溝農業、金傲來、友聯農業、紅果林等實力雄厚的公司先后落戶。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馬秀云鉚在工地上,小家庭拋在了一邊。在她的帶動感召下,全鎮干群激情盎然,一個個項目快速落筆、落地、落成,形成以獼猴桃、藍莓、蘋果為主的特色園區約2.5萬畝,種植藍莓8000余畝,紅心獼猴桃6000余畝,蘋果4000余畝,黃桃2500余畝,紅桃1500余畝,大櫻桃1000余畝,其他雜果2000余畝。全鎮2.5萬畝水果園,每年土地租金2000萬元(800元/畝),務工收入5000萬元(2000元/畝),藍莓采摘用工2400萬元(3000元/畝),一年近1個億留在黑林鎮,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
把群眾利益嵌入產業鏈條,讓百姓坐享生態紅利
“特色水果產業的隆起,幾乎每天都有人前來考察商談投資、流轉土地。”馬秀云說。為保障本地百姓利益最大化,在引進龍頭企業的同時,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當地老百姓依托龍頭企業,發展特色水果種植,把他們的利益深深嵌入產業鏈條,讓他們分享到最大份額的蛋糕。
邵埠地村負責人邵澤全說:“多虧馬書記當年鼓勵我們發展藍莓產業,還為我們藍莓配套滴灌等設施,否則我們現在還窮得叮當響。”現在,邵埠地不但有了600畝藍莓基地,而且還把剩下的1000多畝荒山陸續種上了蘋果、黃桃、獼猴桃,并都已掛果見效,村民們住上了“藍莓樓”,開上了“蘋果”轎車。
為延長農民致富產業鏈條,馬秀云還大力推進三產融合。鎮里聘請南京知名旅游規劃設計公司,編制《黑林果香園鄉村旅游開發策劃》,以大吳山為核心,串聯鎮域16座水庫和2萬畝特色水果園區,以紅桃、藍莓、獼猴桃、蘋果等園區賞花、果品采摘、垂釣、觀光、休閑、餐飲為一體的旅游環線已露雛形。
情系百姓冷暖,她有一顆赤子之心
“老百姓吃飽了,還要讓老百姓住得好,我們的工作不就是讓老百姓過得更幸福嗎?”馬秀云深深懂得發展經濟與發展社會事業之間的關系。為樹文明新風,她舉辦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文明家庭評比;為改善鎮容鎮貌,提升黑林形象,打造宜居宜業黑林,她整合資金3200萬元,進行“兩河”環境提升工程,旦頭河改造6.4公里,形成6公里濱河生態景觀,打造十里荷花長廊;青口河治理2.6公里,進一步完善濕地景觀建設。實施“果香黑林”建設工程,投資5000余萬元推進鎮區主街道黑色化、無桿化、美化、綠化、亮化,新開發2個住宅小區,建設新農村3個,小蘆山村成功獲批省田園鄉村試點,鎮容鎮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馬秀云到村民辦的手套廠調研)
步入河西村,一幢幢嶄新的房屋映入眼簾,整齊劃一,大街小巷硬化到位;液晶電視、雙門冰箱、小型汽車等高檔生活用品進入尋常百姓家;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廣場設施齊全……面對眼前的這番景象,沒人會相信這里生活著的曾是庫區腹地貧困落后的河西村村民。村黨支部書記李懷峰說:“馬書記大會小會上強調最多的就是服務為民,讓老百姓在發展中不斷提升獲得感。”民富村強,服務跟上,干群黨群關系融洽了,過去上訪村變成了“省級文明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