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3月2日下午,灌云縣委組織部分別在灌云經濟開發區和東城區的兩所九年制實驗學校為首批“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 掛牌。據介紹,此次掛牌涉及剪紙、太極拳、形意拳等非遺項目,同期掛牌的還有進村(居)的10位藝人。據悉,這是該縣在全省率先推進落實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開展鄉土人才“智•富”行動的一個縮影。
在當天的課堂上,省人大代表、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縣鄉土人才“十佳技藝傳承之星”、非遺剪紙市代表性傳承人管艷帶著孩子們折折剪剪,幾分鐘后,一幅幅精美的“囍”字圖案呈現在眼前;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武醫推拿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馬強和市級非遺項目太極拳指導老師杜興樂,把技藝傳授與課間操相結合,編出一套簡易的套路,將技藝傳承的課堂拓展至室外,一招一式現場教學,孩子們學起拳來有模有樣,連老師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學起來。
“這些項目都是非遺項目,作為鄉土人才的技藝傳承大師們以如此接地氣的方式讓技藝傳承‘零距離’也豐富了校園鄉土校本教材的內容,活躍了師生的課堂和課余生活。”該縣東城區九年制實驗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在灌云縣的很多鄉村,淮海戲、工鼓鑼、黃梅戲等唱響在村居,晨練的隊伍里多了扭秧歌的大爺、大媽,大伊山山頂和廣袤的村野響起了激昂的嗩吶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福昌說,將“工作室”設立在村居,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和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模仿、學習。
據灌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呂濤介紹,建立“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是該縣為落實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市鄉土人才“智•富”行動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通過這一創新平臺、載體,為鄉土人才搭建展現技藝的舞臺和技藝傳承的橋梁,幫助鄉土人才做好傳統技藝技能的家承、師承和學承,發揮鄉土人才在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讓廣大鄉土人才的能量充分釋放、活力競相涌流,通過深挖“創•響灌云,智•富家鄉”鄉土人才的潛力,凝聚鄉村振興的新力量。
下一步,灌云縣還將完善“鄉土人才創業孵化基地”功能,加大“鄉土人才創業示范基地”創建力度,推行“特色人才+特色產業+特色區域”模式,開展“鄉土人才創業明星”評選,在全社會著力培養、弘揚“立于德、精于藝、勇于創、志于帶”的新時代鄉土人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