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記者 楊銳冰 通訊員 宋芹 龍步青)7年前,來自贛榆班莊鎮(zhèn)夾山的“90后”小伙王向穆因雙腎萎縮患上了尿毒癥。7歲那年失去母親,僅靠父親種地的微薄收入給他治病……面對巨額的醫(yī)療費,這個貧困之家一籌莫展。王向穆并沒有被病魔擊垮,于6年前選擇擺攤貼膜掙醫(yī)療費。
▲王向穆在擺攤貼膜
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前不久,一位“神秘”J姓女明星在得知他的故事后,主動聯(lián)系上小伙,并為他捐出1萬元愛心款。
尿毒癥小伙擺攤貼膜賺藥費
經(jīng)常路過贛榆時代廣場的市民,對貼膜小哥患病卻頑強奮斗的故事并不陌生。王向穆1992年出生,12歲那年,他得了腎炎后,便退學在家看病。2011年,他的病情加重,雙腎萎縮患上了尿毒癥。
患上尿毒癥后,王向穆每周一、三、五都要去做血液透析。除去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報銷的部分外,自己每個月還要負擔1000多元。他不想繼續(xù)拖累年近六旬的父親,便獨自一人前往贛榆城區(qū),想找份工作自食其力。
▲王向穆每周要進行三次血液透析
“我想過送快遞或當服務員,但人家一看我的身體,就說我干不了這份活。”王向穆說,后來他花了100多元買了些小玩具擺起了地攤。
2012年年底,王向穆發(fā)現(xiàn)街頭貼膜的人多了起來,一張桌子、一個板凳就能輕松“開張”。于是,他便請一個跟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教他貼膜。在學習貼膜的日子里,王向穆認識了同行于金明。
于金明因幾年前的一場車禍留下了后遺癥,但他的家庭條件稍微好些。聽說王向穆的遭遇后,于金明把擺攤的經(jīng)驗都教給了他。“小王真的不容易,我能幫的不多,只能帶帶他做生意。”于金明說。
自強不息精神打動眾人
王向穆的貼膜生意在贛榆時代廣場步行街正式起步了。他告訴記者,夏天的時候生意好做,晚上還可以去夜市擺攤,一個月能賺2000元,足夠自己的醫(yī)療費和生活開支。但到了冬天,天氣寒冷,也沒有夜市,一天也就能貼三四個手機膜,生意很慘淡。
由于性格內(nèi)向,王向穆從不輕易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別人。一開始,周圍除了物業(yè)和城管,沒人知道他是個病人。“剛開始做的時候,城管和物業(yè)會過來收攤,我便跟他們說了實情,他們便幫我找了個地方擺攤。”王向穆說。
為了賺取透析費及藥費,王向穆每周從醫(yī)院透析完后,除了刮風下雨,他都會開著小三輪車,定時出現(xiàn)在贛榆時代廣場的擺攤點,開始一天的貼膜生活,這種狀態(tài)已持續(xù)了好幾年。
后來,周邊商戶知道他的情況都很照顧他。一位賣小吃的女店主說,自己每次都不收錢,但王向穆堅持給,她就偷偷給他多加個雞蛋。平時王向穆需要熱水,她隨時提供。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我回老家和父親吃了個團圓飯。初一一早到醫(yī)院做透析,下午就出來擺攤了。”王向穆說,過年了,步行街上的人特別多,掙得比平時多一些,“我能干一點是一點”。
神秘女星被打動 為他捐出1萬元
不久前,王向穆找到合適的腎源,但換腎費用需要40萬元。這對于他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因沒有錢,他只好放棄。不過,他并沒有氣餒,“現(xiàn)在很多人在關(guān)心和幫助我,我會繼續(xù)努力,等待下一次機會!”
今年過年期間,一位大學生將他的故事發(fā)到網(wǎng)上。故事中寫到,王向穆曾入圍2015 年度感動江蘇十大人物。一位 J姓女明星在微博上看到他的故事后,深受感動,主動聯(lián)系他,通過支付寶匯來1萬元,并鼓勵他早日康復。
“為這位女星伸出大拇指!這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女明星,也是廣大網(wǎng)友十分喜愛的接地氣的影視演員。”一位知情的網(wǎng)友透露,“以前就很喜歡她,以后會加倍支持她!也希望王向穆能早日籌到治療費用,爭取痊愈。”
▲王向穆在為顧客貼膜
記者采訪中,不少顧客前來光顧王向穆的小攤,好多人都是從網(wǎng)上知道他的故事而來找他的。一位女顧客專門從贛榆宋莊鎮(zhèn)趕來照顧王向穆的生意。凡是前來貼膜的顧客,討價還價的很少,有的還會多給點錢。
目前,他已籌集了10余萬元,但距離40萬元的換腎費用,還有巨大的缺口。靠著一張貼膜桌子、一個板凳、幾個放置手機殼的紙箱等簡單的“小家當”,王向穆正在為自己的生命努力。
如果你也想幫助這個自強不息的小伙子,可以前往他的攤點照顧一下他的生意,也可以直接聯(lián)系他本人18360649733(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