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王建國新華日報記者彭廣余蔡志明)前不久,淮安一論壇出現一條緊急求助帖:“萬能的親們,如果你是O型RHD陰型血(熊貓血),請與我聯系,一姐妹老公得了急性白血病,急需這種稀有熊貓血!”看到帖子,淮安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淮安發布”第一時間制作《親們是O型RHD陰型熊貓血的,快來幫助患急性白血病的淮師老師!》微信推送,粉絲大量轉發,閱讀量接近3萬人次。很多人打來電話,3個與患者血型一致的獻血志愿者很快找到。
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說,要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實現從相“加”到相“融”,打通同群眾信息交流的新渠道,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建好新媒體,更要用好新媒體,以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規律來謀劃布局新聞輿論工作,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最大正能量”。
黨報黨臺“領唱”下的“大合唱”
春暖花開時節,一條“對不起,我要去淮安了,別再找我”的微信正在淮安瘋轉。“在淮安有座古城象征叫鎮淮樓,有個歷經數百年的遺址叫漕運總督府,有種穿越叫河下古鎮,有種悠閑叫洪澤湖古堰騎行淮安不是北上廣,但走走停停中,對不起,我還是選擇去淮安!”
這個由“淮安發布”推送的“大美淮安”系列,美圖加美文,以網絡語言展現淮安獨特的運河文化、西游文化、淮揚菜文化、紅色文化,令人耳目一新,總閱讀量突破20萬人次。很多市民驚喜地說:“官微沒官架子,太接地氣了!”類似的精彩營銷,“淮安發布”已推送500多期近3000條,引導力和粉絲活躍度在同類微信公眾號中遙遙領先。
“淮安發布”不是個案。淮安市長惠建林說:“在互聯網時代,受眾對象、傳播技術深刻變化,不順勢謀局只有死路一條。”近年來淮安積極拓展新渠道,由淮安新聞網、淮安視聽網、淮水安瀾、淮安網(“4網”)和“淮安發布”政務微博、微信(“2微”)及“無線淮安”“掌上淮安”(“2端”)組成的“422”新媒體矩陣已全面布局,全面覆蓋、全媒聯動的新型傳播格局全面建成,形成了黨媒“領唱”下的“大合唱”,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建好新媒體,把握輿論主動權,成為淮安上下的共識。以“交匯點”客戶端為例,不僅淮安市四套班子領導第一時間全部安裝,廣大干群也主動下載。由于措施實、力度大,今年3月初,“交匯點”的淮安用戶在全省率先突破30萬,“交匯點”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名副其實的“圖書館”“工具包”。
利用新媒體把導向與民意打通
上個月,有網友發帖《金湖理士電池廠污染嚴重,危害群眾健康》,引發周邊群眾擔憂。縣環保局發言人當天回復,并附上環境監測報告,在縣“荷都金湖”官方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同步推出。后又在新媒體上公開招募網友代表走進企業,借他們的眼和手機把真實情況向外傳遞。
謠言止于真相,當所有數據公開、網友所見上網后,所謂“污染巨大、蚊蟲絕跡、寸草不生”的謠言不攻自破。
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濤說:“要利用新媒體優勢把導向與民意打通,把黨的主張與群眾心聲接通,把黨和政府的政策與群眾的利益聯通,在與受眾的交流中形成共識。”
2013年,要建有軌電車的信息發布后,針對少數人的種種疑問,淮安政務微博、淮水安瀾等新媒體從“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線”、“為什么選擇有軌電車”和“為什么投這么多錢”三個問題入手細細解惑。網友“淮水小生”說:“看了微博全明白了,電車最適合淮安,期待早點開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以此為典型案例,分析政務微博在暢通社情民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從建好到用好,大家紛紛嘗到了新媒體帶來的甜頭。2015年淮安區推出有較高水準的介紹當地歷史文化的系列紀錄片《文化淮安》遇冷,然而在“走進淮安區”頭條號發布并通過朋友圈、QQ空間分享后,一炮走紅,從“求轉發”到“秒擴散”,眾多網友點贊“看了心潮澎湃”。“走進淮安區”去年獲“今日頭條”年度最具區域影響力政務頭條號(區縣)。
“平安淮安”粉絲量105.5萬,“淮安微廣場”粉絲量289萬,“陽光紀檢”點擊量突破3億次,解決網民問題5.2萬余件。淮安電視臺“無線淮安”手機客戶端推出新聞資訊、便民服務和社交娛樂等四大類30個模塊,活躍用戶達20萬。點擊淮安各類新媒體,一朵朵“新媒之花”綻放,新媒體應用“花樣迭出”。
“指尖上的引導”驅散網絡“霧霾”
山東問題疫苗出現后,不實信息滿天飛,淮安部分小孩家長出現恐慌心理。淮安日報客戶端“掌上淮安”邀來市疾控中心權威發聲,“我市第一類疫苗安全有保障!”家長恐慌心理很快消除。
姚曉東介紹說,低門檻和開放性讓網絡成為雙刃劍,在建好、用好新媒體的同時,淮安持續開展“指尖上的引導網絡空間清朗行動”,引導好、管控好新媒體,驅散網絡“霧霾”,凝聚網上正能量。
“大家都來當吃貨,把淮安最好吃的拍下來!”去年起淮安在“淮水安瀾”等論壇開設“淮安好風尚”、“淮安好風光”、“淮安好滋味”等“六好”和“慧眼看淮安”等“6+1”網絡專欄,巧妙設置議題,把市民興奮點與政府工作重點對接,達到了雙贏。
除此之外,還有構建“網絡紅軍”輿論引導矩陣、培養網上“意見領袖”,打造“網絡春晚”等地方特色網絡文化品牌“指尖上的引導”一條條創造性的舉措,牽引著各路新媒體向上向善,《美女護士趙茜“生命盡頭愛無疆”》、《為“虐待兒童”的“虎媽”正名》等一個個“淮安好故事”走向全國。
貫穿全年,覆蓋全網。監測顯示,“指尖上的引導”持續開展的“聚焦發展上水平”融媒體淮安行、“6+1”網絡正能量傳遞行動、依法治網規范傳播秩序活動等五大行動,讓網絡主流聲音更響亮,正面客觀信息占比達98.9%,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優秀項目,新華社智庫作為專題課題和典型案例給予研究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