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主題下,“草根創業”、“人人創新”的新常態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創業是一個痛并快樂的過程。每個階段,創業者都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和挑戰。這需要創業者不斷地突破自己和制度的壁壘,用更加創新的思路、更加堅強的內心、更加冷靜的頭腦,清除前進道路上的荊棘,砥礪前行。近日,本報記者走近港城的創業者們,看看他們如何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一個職業的前路———《解碼創業者·職業之變》。
【連網】(周瑩 俞德春)作為中國響當當的“鐵飯碗”,醫生、老師、公務員被認為是體制中最有保障的三個職業。然而在20多年前,港城有一位口腔醫生卻交了一份辭職申請給醫院,決定甩開膀子單干了。這個醫生就是成宏。
不知道如何批復的辭職申請
成宏的第二家新醫院是今年年初剛剛建立的。2000平方米的新院位于市政府的南邊,寬敞明亮現代化的候診區擺放著高靠背的歐式沙發,設備一流的獨立診療室讓問診治療有了一對一的安心和舒心。
“歡迎光臨成宏口腔,請問您有什么需要幫助?”
人還沒有坐下,護士的問候和水杯就到了。很顯然,這家醫院與我們思維定式中的醫院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成宏是這樣看待他自己的創業生涯的。他說:“我們當年離開體制是響應了中國第一波的創新創業的召喚,主動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國醫療體制最初的先行先試改革:走出醫院,拋開體制,成為一家民營醫院的醫生。這一路走來,雖歷盡千辛萬苦,經歷無盡的困難和波折,但我從來都沒有后悔過!”
成宏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曾經獲得1992年全市衛生系統十佳個人稱號,是全市第一個大學本科生從事鑲牙工作的,也是全市第一個開展全口種植牙的醫生。成宏本以為自己一輩子將同大多數的口腔醫生一樣,在醫院體制內“過日子”,然而一場席卷全國的創業大潮讓他離開了體制。如今,成宏口腔已經成為連云港市民營口腔醫院的一塊招牌,讓人們看到民營醫院原來也可以這樣值得信賴。
那是1993年,人們驚奇地發現在市第二人民醫院大門外突然新開了一間門面房,一位年輕俊朗的口腔醫生在這里為成人、孩子做著牙齒矯正,他就是成宏。那一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號召下,成宏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與醫院簽訂了合同,承包了該院的口腔正畸中心。其實,在開始做的時候,成宏確實有點擔心害怕,因為從來沒有獨自創業的經驗,不知道結果究竟會怎樣?為了徹底讓自己專心,讓醫院放心,他專門和醫院到公證處簽署了一份承包合同。那時候,普通大學生一個月的工資不到300元,成宏卻貸款了1萬元,為自己買了第一臺牙椅。
1995年,一份辭職申請交到了醫院的人事科。成宏告訴人事科負責人說:“我正式提出辭職。”看著手上的辭職申請,人事科長有點頭疼,因為這個醫院從來都沒有人辭職,這個辭職申請怎么批復呢?
成宏走出醫院后再也沒有回頭過。很快,人們發現“成宏口腔診所”開張了。診室所需的器械好多都是成宏自己一一設計拼裝出來的,診室內最貴的設備就是他當初貸款買的一萬多元的牙椅。在這間簡陋的診室里,成宏開始了他艱苦的創業之路,用自己不斷鉆研的技術、吃苦耐勞的拼搏、人性化貼心的服務,一點一點累積自己的“事業大廈”,那是他用生命和汗水打造的“大廈”!
2000年,位于市區青年路上的成宏口腔醫院正式成立了。雖然是民營醫院,成宏卻一切按照正規醫院的操作來運營,從那個時候起,他下決心一定要努力打造“成宏口腔”的口碑和未來。
“最初的日子是艱苦而快樂的,因為在那不算明亮的小診室中,我感受到了為實現自己夢想而努力奮斗的幸福和快樂。”成宏說,“我只是當時千萬個醫生中的一個,但是‘我走出’的成功卻帶給了很多人希望,那就是,原來不在體制內,醫生照樣走出自己的輝煌之路!”
市衛計委醫政處處長郭行玖認為,成宏是港城衛生系統第一波創業者之一。他們走出體制,借助市場的方式,開拓了港城民營醫院發展的道路。他們的創業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衛生進行了探路。
想同公立醫院一爭高下,關鍵就是技術
成宏醫院里有很多高科技。在這里,有很多第一次被引入的技術。2003年后,成宏口腔醫院在港城率先開展了無痛微創種植、導航種牙、即拔即種、美學種牙、全口種牙等先進的種植牙技術,已成功種植近5000顆。
成宏在體制內工作的那一年,深切地感受到體制對于新技術的束縛。有時候,一些必不可少的儀器,常常因為種種原因很難快速到位而耽擱了治療,因為醫院購買設備需要通過層層審批、認證、招標和最終集中采購等多個環節。
“在體制內,我曾經為了購買一套設備填了厚厚的表格。”成宏說,“但在我們醫院,我看好的設備,第二天就能采購到家了。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可以讓民營醫院吸引更多的個性需求病人,通過特色服務,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離開體制的成宏,不僅成為港城口腔醫學技術的引領者,還積極地為港城口腔醫學的發展帶來了國際范。目前,成宏口腔醫院已和全球最大的口腔種植中心Malo Clinic及國際種植大師馬瀧教授達成合作協議,正式成為馬瀧診所在中國地區的首批授權技術機構。
有人說,成宏癡迷于各種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成宏卻說,民營醫院要想同公立醫院一爭高下,關鍵就是有過硬的技術。
在分眾化消費時代探索
其實創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宏的創業也是這樣。作為民營醫院,成宏口腔醫院在初始階段同大多數醫生創業一樣,重視技術,輕視管理。改變他的是一次江蘇省民營醫院院長赴臺考察活動。在臺灣,成宏看到了高聳入云的臺灣ABC牙科聯盟總部大樓。臺灣ABC牙科聯盟是臺灣直營規模最大的口腔醫療機構,是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現代化口腔專科醫療單位,并擁有臺灣首座高達13層的民營口腔專業分科門診大樓,同時也是臺灣種植牙的基地。成宏說:“那次學習,我感到民營醫院要想發展必須走規模化發展道路。目前,成宏口腔連鎖的模式正在積極的設計中,未來,成宏口腔將走向連鎖化發展模式,目標是讓成宏口腔上市。帶領團隊所有人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2015年年初,人們驚奇地發現,成宏口腔醫院在海州區東部開設新院了。這座投資數千萬元、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種植牙醫院由韓國著名設計師設計,在以種植牙為主的同時開展口腔健康體檢、牙病治療、牙齒矯正、兒童牙病、洗牙美白保健、牙齒美容修復、醫學美容(微整形)、鼾癥矯治等高端VIP服務。新院設有19間VIP診室、3個國際化標準種植手術室,配有德國最先進的CAD/CAM美容冠(旗艦版)、牙椅中的法拉利———TENEO牙椅、口腔CT、數字牙片機、手機自動消毒爐等全套德國西諾德數字化醫療設備,以及KAVO種植牙機、笑氣吸入鎮痛系統等。
成宏說,今天,人們到口腔醫院不僅需要享受基本的醫療服務,還想享受更加舒服的口腔護理和更加方便的口腔治療。
民營醫院需要適應這種分眾化消費時代,尋找自己壯大和發展新路。成宏只是向前邁步的探路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