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會使血液的運輸系統癱瘓,甚至可能致命。
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血栓,如何保持健康呢?今天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一下。
1
大多數血栓沒有任何征兆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內血管的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造成細胞突然死亡。
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會導致腦梗,血栓在冠狀動脈產生就形成心梗,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與血栓有關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腦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傷害。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相對更常見一些,靜脈血栓曾被認為是少見病,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動脈血栓是心梗、腦梗的根源,靜脈血栓則是“隱形殺手”,如深靜脈血栓、肺栓塞。
堵在下肢=深靜脈血栓:
一般發生在下肢的靜脈血管,患肢會出現腫脹、疼痛,在慢性期可能出現患肢的沉重、靜脈曲張、皮膚瘙癢、色素沉著,甚至形成潰瘍經久不愈等。
也有不少病人并沒有很明顯的癥狀。
堵在肺部=肺栓塞:
下肢的深靜脈血栓一旦脫落,有可能隨血流移動,最后堵住肺動脈,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等癥狀,嚴重者可致命。
2
這幾個地方痛
血管可能出問題了
1. 胸痛
不少胸痛病人覺得“挺一挺就過去了”,但是有些胸痛靠硬抗往往會導致惡性后果,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等。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如果發生了堵塞,心臟供血就會受到限制,缺血嚴重便會產生胸痛。如果沒有及時就診,可能會迅速危及生命。
那么該如何識別這種可怕的胸痛呢?
以下三種情況需要引起特別重視:
自我感覺疼痛劇烈的時候:九成人的胸痛維持在胸部正中間或者左心前區。
大汗淋漓。
疼痛時間:1秒至2秒的胸痛可以觀察,一旦疼痛持續時間大于15分鐘就不要再等了。
2. 下肢活動性疼痛
間歇性跛行:沒走多遠腿就疼,原來走幾千米都沒事,現在沒走幾百米就腿疼,并且還疼得厲害。這種表現提示支配下肢的動脈可能出現了阻塞,建議及早治療,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體壞死而截肢。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癥狀可能提示血管出現問題:
腿腳冰涼或兩條腿溫度不一樣;
腿部蒼白;
下肢喪失感覺,甚至出現腿不能動,這些情況是急性下肢缺血的表現。
3. 肢體疼痛伴腫脹
一側肢體腫脹,肌肉有壓痛,可能提示肢體靜脈阻塞,此時千萬不要按摩、擠壓、亂動,要緊急就醫,防止血栓脫落進入肺部,發生肺動脈阻塞,造成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較急性心肌梗死更易漏診和誤診,也是長途旅行發生猝死的常見原因。所以,出現上述不適癥狀,應盡早采取預防措施,以防發生嚴重后果。
3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確診冠心病、心房顫動、頸動脈狹窄的患者;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病患者;
老年人、孕產婦、肥胖人群;
長期吸煙者;
經常久坐不動,缺乏鍛煉或常出差需要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者;
特定家族病史的人群(如某些遺傳性血液疾病等);
外傷、手術后臥床,使用特定藥物或治療手段的人群(如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或化療患者等)。
4
如何預防血栓?
1.避免久坐
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血栓。遠離靜脈血栓,運動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2.走路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進而形成血栓。
3.常吃“天然阿司匹林”
預防血栓,建議食用黑木耳、大蒜、洋蔥、綠茶等,這些食物都是“天然阿司匹林”,有清潔血管的作用。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4.穩住血壓
高血壓患者是血栓發生的高危人群。血壓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
5.戒斷煙草
長期吸煙者一定要對自己“狠”一點,盡早戒煙。
6.緩解壓力
加班、熬夜、壓力大,可能會使動脈應急性堵塞,甚至會導致閉塞,引發心梗。
希望大家都能夠正確認識血栓,出現癥狀及時就醫治療,平時保持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