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自6月14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95號汽油正式進入“10元時代”。在部分車主感慨“開不起車”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港城市民選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節油、節電、節水、廢物利用、循環利用、閑置物品交換等現象比比皆是,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市民的偏愛。
綠牌車越來越受市民青睞
6月14日油價再次上漲的消息一出,不少車主直呼“加不起油了!”在油價一路上漲的背景下,不少車主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市民陳向輝6月初就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他告訴筆者:“家里正好要換車,這次就買了新能源汽車,以前汽車加200元汽油開一周,現在200元的電費可以開兩到三個月。”
面對油價飆升、充電設施的增多,以及日漸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一些新能源車型憑借其節能環保、價格實惠、造型時尚等特點,受到市民的追捧。
筆者從市車管所了解到,2020年,全市共有2553輛新能源汽車上牌,而2021年就迅速增加了6000多輛。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宣傳推廣及市民環保理念增強,今年以來,已有近5000輛新能源汽車上牌。
綠色出行方式漸成主流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隨著油價的持續上漲,市民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改變,不少市民選擇騎乘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出行,綠色出行正逐漸“熱”起來。
市民錢敏敏一直開車上下班,為了省油、暢享低碳環保出行,今年初,她改用電動車出行。她表示,每天路上有很多汽車,上下班時間容易堵車,不僅耗時,堵在路上的車還會造成更多的尾氣污染,現在自己盡可能做到低碳出行。
筆者在市區青年路電動車專賣店看見,不少居民前來選購電動自行車。一家品牌電動車專賣店店主曾先生告訴筆者:“最近店里的銷售量翻了一番,特別是一些價格在2000元左右的電動自行車,特別受歡迎。還有一些顧客用‘以舊換新’的方式來購買電動車。”
據車管所統計數據顯示,市民購買電動自行車熱情持續高漲,3年時間里,共有約19萬輛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牌。
除了電動自行車受到市民青睞,公共自行車也是市民綠色出行的一種方式。據市城建控股集團統計,截至目前,累計注冊用戶數量達32萬人,運營至今,市民總租用量已超過2430萬人次,日均租用量為1.4萬余人次,使用免費率達98.5%,相當于為全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104.3噸。為進一步加密布局我市低碳出行服務網點,推動便民出行服務再升級,市公共自行車依托公共自行車網點資源,創新布局運營共享電動車項目,打造“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車”共管、共治、共享出行新模式,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
綠色生活成為社會新風尚
昨日,筆者在海州區天晴小區看到,居民外出時,自覺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在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內。據悉,該小區2020年開始推進垃圾分類后,通過不斷宣傳,“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居民心中,居民提高了綠色環保意識,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在海州區新東街道相關部門協助下,筆者隨機調查了14個社區、500余戶家庭了解到,九成以上家庭都能做到使用電器后及時關閉電源或顯示屏,在夏天,空調設定在26℃及以上;七成家庭購買糧油蔬菜適量、點餐適量、吃不完打包帶回;八成家庭使用節水器具,并在洗漱、洗澡、洗手等用水過程中適時關水,淘米水洗菜、洗衣水沖廁所等一水多用。還有許多家庭購買家電時會優先考慮購買節能等級高的產品。
節能低碳的綠色生活在港城已蔚然成風,海州區劉艞社區黨委副書記金芝光說:“外出就餐自己攜帶便攜餐具,拒絕一次性餐具,每年社區都會進行綠色環保生活宣傳,社區七成以上的居民參加過綠色低碳環保活動。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在紛紛響應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生活逐漸成為社區居民的日常習慣。”
市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相關負責人說,現在,市民越來越意識到節能降碳、綠色環保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在衣、食、住、用、行等各個方面都積極實踐、體驗著低碳生活。
該負責人建議,在衣食住行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市民應該采用最環保和低碳的方式,例如用節能燈,坐公交車等,并且購買低碳的產品,還能通過綠色供應鏈,向上游的生產企業傳遞節能低碳的要求和信號。同時,相關部門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進一步轉變意識,牢固樹立節能降碳的道德素養,使其成為一種主動行為方式,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讓人人以節能降碳為榮,以不節能降碳為恥。此外,要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監督引導,進一步完善綠色出行的設施,加強綠色建筑建設等。還要加強媒體和群眾的監督,提升節能降碳的工作合力,推動港城綠色發展。
“每位市民都要從心出發,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該負責人呼吁,只要每個人都能養成綠色行動、低碳生活的好習慣,就能身體力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武娜 陳怡璇 焦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