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武娜 王康君
眼下正是豆丹體肥味美的時節,在連云港市區巨龍路的一家飯店里,市民林女士正在點餐。“你們今天來得正巧,這一批豆丹來自市農科院豆丹基地,質量好,做出來的菜味道更鮮美,營養價值更高,吃得更健康。”餐館徐老板熱心地對林女士一家介紹。
在老板的推薦下,他們點了“紅燒豆丹”這道特色美食。上桌后,林女士的孩子邊吃邊夸贊:“媽媽,我還要再吃一碗,太好吃了。”
“今年,我們基地養殖的豆丹不僅產量取得了新突破,在豆丹綠色高效養殖與精深加工方面也取得了新進展。”連云港市農科院豆丹課題組科研人員郭明明介紹,“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培育的豆丹個體發育更加均衡,營養品質更高,尤其是亞麻酸和亞油酸含量較市面上豆丹更豐富。”
在連云港市農科院豆丹生理生化實驗室,筆者看到科研人員們正忙個不停,有的在用六臂嗅覺儀進行適宜豆丹養殖大豆品種篩選;有的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凱氏定氮儀、氨基酸全自動分析儀等儀器對大豆葉片揮發性物質、豆丹主要營養物質進行定量分析……科研人員們分工協作、共同研究適宜豆丹生長發育、改善豆丹營養品質的大豆品種。
豆丹是港城市民對豆天蛾幼蟲的一種俗稱,是一種“國內少有、蘇北僅有、連云港特有”的特色美食。豆丹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多糖、維生素、亞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遠高于雞蛋、牛奶等蛋白質源;還具有降壓、降脂、抗氧化的作用,是一種具有極高營養和藥用價值的食用昆蟲,深受食客歡迎。
在傳統豆丹人工養殖過程中,多數養殖戶依靠經驗進行生產,缺乏專業的養殖技術規范,種植大豆品種較為雜亂,加工方式和產品較為單一,導致豆丹生產成本高,生產力低下,生產的豆丹品質參差不齊,加工成本高,缺乏深加工產品,嚴重制約豆丹產業發展。
近年來,連云港市農科院以市場為導向,針對豆丹產業中存在的技術瓶頸開展研究與創新。圍繞豆丹綠色高效生產,通過篩選野生優良種群和適宜豆丹養殖專用大豆品種,提高種群繁殖力和改善豆丹品質特性,通過豆丹加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為豆丹產業升級提供種質、技術和產品保障。
“今后,我們團隊將進一步圍繞豆丹精深加工和產品化技術開展研究,通過對豆丹營養成分分析、提純和富集技術研發,創制豆丹新產品,提高豆丹產品附加值,為豆丹的產業升級提供技術和產品保障,讓更多的老百姓在自家餐桌上可以食用到味道鮮美的豆丹。”郭明明對團隊的豆丹研究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