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史衛平 段藝琨
近日,在全國民主法治、美麗宜居示范村———連云港海州區浦南鎮江浦村,駐村民警周帥多向葡萄種植戶宣講防詐知識。近年來,全市公安機關探索構建“科技引領、警網融合、打防聯動、共建共治”的新型農村警務體系,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增添平安砝碼。今年以來,全市農村地區盜竊類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39.3%。
警務融入村務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近期,江浦村大棚里優品葡萄相繼成熟,前來采摘、批發的游人和客商絡繹不絕。每天天一亮,駐村民警周帥多就帶著輔警來到村里各個種植交易區,組織網格員、村干部、平安志愿者開展巡邏防范、交通疏導、宣傳提醒和糾紛調處。
“周警官現在是我們村黨支部副書記,有事就近就能找他解決。”村黨支部書記王義東說,“駐村民警從‘所里人’變成‘村里人’,警務融入村務激活了社會治理神經末梢。鄉村經濟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平安鄉村建設的護航。”
今年以來,連云港市公安機關持續落實派出所所長進駐地黨委班子、駐村民警兼任村委班子、農村派出所“一村一輔警”要求,大力推動警格網格深度融合,建立突出問題聯治、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基層法治聯建“七聯”機制。目前,全市配備社區(駐村)民警700余名、輔警1940余名,80%以上時間在責任區工作。
建設智慧安防
村居壓降案件
“我們在這里住得安全又舒心。”灌云縣東王集鎮書香學府小區居民吳女士對小區治安環境特別滿意。“刷臉”進出、防高空拋物攝像頭、集中充電區防火管控……今年以來,灌云縣公安局大力推進智慧安防村居建設,農村盜竊侵財類案件大幅下降。
搭乘“數智鄉村”建設快車,灌云縣公安局積極搭建“移動千里眼”平臺,在農村道路、關鍵點位、人密區域增建高清視頻監控數千路,整合萬余路社會監控資源匯聚至智能指揮調度平臺。目前,該局利用信息化手段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占比已超過六成,現發案件偵破時間縮短了近一半。
全市各地公安機關也紛紛結合實際推進“平安天眼”“平安哨2.0”等數智工程建設,同時,推進平安類社會組織智慧化管理,研發“紅島義警”“徐圩義警”等APP,掃碼“加隊伍”,上線“領任務”,反饋“得積分”,核銷“兌獎勵”,激發群眾參與群防群治動力。如今,全市有1500余支、6.8萬余人的義警隊伍,為平安鄉村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
“背包+指尖警務”
便民惠民
“張大爺,你和孫女的身份證辦好了,我們給你送來了……”在全市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隨時可見民警身背警務背包就地解紛、上門服務的身影。“農村地區病殘孤老幼等特殊人群數量大、外出辦事不方便,我們通過實行‘背包警務’,把服務送到他們身邊。”東海縣公安局房山派出所駐村民警時玉表示。
今年以來,全市交警部門通過組建文藝小分隊、送電影下鄉、流動宣傳車、大喇叭廣播等多種形式,開展640余場次“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傳活動。全市農村地區涉農用運輸車、電動車交通事故數同比分別下降53.33%和32.47%。
在警力下沉“面對面”服務基礎上,全市公安機關還拓展警務上網“鍵對鍵”聯系渠道,將一個個警民微信服務群打造成線上警務室,用“指尖警務”聯通千家萬戶。截至目前,全市警民微信服務群直接覆蓋群眾360余萬人,累計線上服務群眾8.5萬余人次,及時勸阻50余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避免群眾財產損失4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