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日前,記者在江蘇連云港灌云縣四隊鎮興三村看到,村民姚樹生和妻子正在稻田里捕獲小龍蝦。姚樹生告訴記者,他家今年在300畝水稻田里養殖了小龍蝦,9月份是稻花飄香的時候,也是稻田小龍蝦捕獲尾期,但仍然平均每天上市量達1000多公斤,每公斤批發價32元左右。
“7月份以來,每畝稻田僅僅小龍蝦就收入了6000多元了”,姚樹生的話語間充滿著喜悅。
據灌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洪偉介紹,近年來,灌云縣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圍繞特色產業打造,增強鄉村自身造血功能目標,以四隊鎮為中心,在圩豐、圖河、東王集等8個鄉鎮實施稻蝦共作4.3萬畝,利用“稻蝦共作”,使水田變成了“聚寶盆”。
在四隊鎮姚樹生股份專業合作社內,記者看到,村民們歡聲笑語地忙著分裝有機大米,打包成盒,等待裝車運走供應中秋市場。四隊鎮農業技術中心主任金萬洋告訴記者,“‘稻蝦共作’綜合種養生產全程無污染、無公害,不僅種出來的稻米外形飽滿整齊、色澤白潤透明、蒸煮清香撲鼻、入口柔韌爽滑、營養價值高,而且養殖出的小龍蝦體大螯粗、肉多味美。今年四月,四隊鎮稻蝦共作基地產出的‘后魯河’生態米獲得江蘇省好大米金獎,四隊鎮獲“味稻小鎮”稱號,目前四隊鎮有5000多畝“稻蝦共作”綜合種養基地。”
據介紹,稻蝦綜合種養每畝可產水稻400公斤,龍蝦150公斤,畝平均效益可達5000到7000元以上,是單純種水稻年收益的4到6倍。
談及稻蝦共作,養殖戶姚樹生說:“‘稻蝦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模式一年可產生一季稻兩季蝦,每年10月稻谷收割后投放種蝦,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這批小龍蝦便可收獲。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時,就向稻田里注水,讓尚未長大的幼蝦從稻田排出,進入寬敞、充足的溝里生長。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抽水,把溝里的幼蝦引放到稻田里,讓其繼續生長。”
據了解,小龍蝦本身對水質要求比普通魚類高,在小龍蝦的養殖水域內,必須使用生物農藥等才可保證小龍蝦正常生長,小龍蝦可以吃掉害蟲,排泄的糞便能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另一方面,水稻收割后的秸稈粉碎還田發酵,又成為小龍蝦的天然飼料。在這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中,水稻和小龍蝦的品質都得到了保障。“稻香蝦肥農家樂,穩糧增收錢景好。稻田養蝦,蝦不離稻,稻不離蝦,小龍蝦成為生態稻米質量的一線‘監管員’。”嘗到甜頭的姚樹生喜上眉梢。
灌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洪偉介紹,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灌云縣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采用“科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大力推廣“種綠色稻,養生態蝦”稻蝦共生模式,打造綠色、生態稻蝦品牌,示范與推廣“稻蝦共作”無公害生產保優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模式、統一培訓、統防病蟲、統一訂單生產,確保產出水稻綠色、安全、質優、味好,達到“用水不費水、用地不占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向休閑觀光農業轉型,增加農民就業和收入。(記者 李慧 通訊員 吳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