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眼下,正是小麥收割的黃金時期,為破解秸稈禁燒難題,連云港灌南縣變“預防式”禁燒為“消化式”引導,聯合收割機與秸稈打捆機協同行動,將小麥收獲和秸稈打捆綜合利用融為一體,實現了小麥顆粒歸倉和秸稈打捆的完美結合。
筆者在孟興莊鎮沂河淌小麥片區看到,小麥已經收割完成,打捆機正在麥田里穿梭工作,將秸稈收攏整理壓實、打捆,機身后留下的是一捆捆整齊的秸稈。而這些打捆好的秸稈將被運送到附近的堆場。
“秸稈是個寶,不僅可以當肥料、飼料,還可以用來發電。”望著金燦燦豐收在望的麥田,作為秸稈經紀人的丁建行滿臉喜悅地說。近年來,他看準了收購秸稈能賺錢這一商機,專門成立了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購買了秸稈打捆機,麥收期間就跟在收割機后面“拾麥秸”,打捆機直接開到農戶麥田里打捆。
孟興莊鎮青松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丁建行告訴筆者:“我們青松秸稈于6月5日正式開始作業,于沂河淌境內,大概在6500畝,我們預計在10天左右把它打包離田工作結束。然后用作于食用菌栽培方面,可以達到環境與利益雙贏的目標。”
這些小麥秸稈打包后將被運往當地的食用菌企業,將秸稈轉化為可供蘑菇生長的原料之一,既消耗了大量的秸稈,又生產出優質的蘑菇產品,實現了雙贏。近年來,該縣通過對收儲企業的獎補扶持,引導秸稈收儲企業開展直接銷售和按需運送,提高了秸稈收儲經濟效益。同時,加大秸稈離田利用,對加快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起著積極的作用。(劉吳康 張明亮)